|
|
同济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打造“城市名片”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18日 14:38 新闻晚报
【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这里打造出一张张“城市名片” □文\万枝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在上海,同济是成就了城市风景的族群。可以说,很多人知道同济,都是从身边熟悉的一座座建筑、桥梁开始的。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也正是同济大学实现它“务实”之路的核心学院之一。 同济建筑建系之初,师从包豪斯校长的李德华、罗小未等教师的加入,使同济和“包豪斯”之间有了师承渊源。1952年全国高等院系调整,由同济大学土木系、圣约翰大学建筑系、之江大学建筑系、杭州艺术专科学校建筑系合并形成建筑学院。当时,黄毓麟、哈雄文教授抱着吃螃蟹的心情,建造了全国第一幢现代风格的教学楼———文远楼,这幢楼成为中国现代建筑史上的一座里程碑。这次轰动性的荣耀让卧薪尝胆几十年的同济建筑尝到了莫大的甜头,从此创新发展一发不可收拾。李德华、王吉螽教授设计的同济大学教工俱乐部,冯纪忠教授设计的松江方塔园在建筑创作上树立了批判性。在上海乃至全国建设的勃兴之际,同济建筑立下汗马功劳,如东莞国际会展中心、钓鱼台国宾馆芳菲苑都是原创的结晶,从此奠定了同济在建设方面的领袖地位。 同济学派一向被建筑界视作“包豪斯”或“现代派”风格。相较国内其他一些高等建筑院校而言,同济建筑系确实更多地体现了重技务实,革古鼎新的理性精神和建筑教育体系。有人评价哈佛的建筑学院是“一个优异的不随时间流逝而失去光彩的学院,因为它有自己的性格和灵魂”。这句话套用在同济建筑学院上也并不为过。曾获得希拉克访华时倡议下设立的“百位中国建筑师”奖学金并设计建造同济c馆及中法中心的设计师张斌,就是同济年轻一代设计师的代表。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同济的建筑,并没有仗着自己在历史上的优势坐吃山空,而是抱着理性分析的态度,广泛吸收各流派的精华。院系组织的国内外知名建筑师论坛的数量一直呈上升趋势。此外,院系还充分利用学校的“柔性人才引进”政策,从美、意、澳和国内其他院系短期聘请了一批学有所长的教师前来授课。著名建筑师贝聿铭、安藤忠雄等人都是该院的客座教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