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高考最后冲刺巧解焦虑、强迫等心理症结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5月22日 10:26 新闻晨报
随着中、高考进入最后阶段,考生与家长也不同程度出现焦虑、烦躁状态,去医院进行心理咨询的人数骤增。其实,中高考的关键是考验学生是否在临场发挥时有一颗沉着冷静的平常心。面对这一场“成绩+心理”的较量,你准备好了吗?为此,晨报特地采访了上海交大医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陈福国、华东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张麒、瑞金医院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金武官以及上海中学心理老师王运调等,帮考生和家长守好这方“心理阵地”。 [高考篇] 巧解“焦虑”、“强迫”等心理症结 案例一:标点符号要与标准答案一模一样程敏是本市一名牌高中理科高手。高三下半学期一次模拟考试,程敏因状态不佳成绩排名落到年级第十。为夺回理科第一宝座,程敏不允许自己试卷上有任何错误,甚至连标点符号都要与标准答案一模一样;有时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标点符号,她都反复确认很多遍。结果,程敏崩溃了。 良方一帖:不少考生的失败与过分苛求完美有关。考生首先应该调整自己对考试的认知。要知道,无论你怎样准备,都不可能达到十全十美,要正确看待自己存在的缺陷;其次,考生要采取一种“顺其自然”的态度来对付类似的“完美倾向”,只要尽自己所能,就问心无愧。 案例二:中考失利阴影挥之不去小蓓因为当年中考只差3分与心仪的名牌高中失之交臂,随着高考日期的逼近,小蓓开始陷入一种极度焦虑的状态,一谈到考试就害怕,生怕三年前的一幕重演。 良方一帖:最后阶段,考生因为紧张、压力等因素,往往出现选择性忽略现象,只看到自己缺点,看不到优点,还会设想出各种自己会遭遇的失败,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事实上,心想事成有正负两方面可能性,每天鼓励自己很可能就会成功,同样,整天想着失败也可能会成真。考生应努力发挥心想事成的积极性,每天从起床开始,不断对自己说积极的话,尽量避免用“万一”、“如果”等假设词任意推断可能出现的失利情况。此外,考生可以适当听喜欢的音乐,到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放松心情。 案例三:模考失利造成“厌学” 王立为了进重点大学,从高三上学期起,他几乎放弃所有的课外活动,整天埋头学习。但辛勤付出却没得到丰厚回报,最近他的二模成绩很不理想。王立心情很沮丧,甚至多次表示不想参加高考。 良方一帖:长时间高强度学习,容易让考生出现疲乏、焦虑、压抑、学习能力下降,甚至丧失信心等现象。心理素质较差的考生更容易受外界因素刺激。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导致考生自暴自弃,甚至萌生退意。考生可采取“静心专注”策略,把自己作为一个评估的独立体,学会自己与自己比,按照自己的方法、复习进度循序渐进复习,尽量避免与其他学生进行过多的横向比较,以免分神分心,自乱阵脚。 此外,在最后冲刺阶段,考生要保持“匀速运动”,学会劳逸结合。在高强度学习后特别需要注意调节身心,建议考生每天安排一小时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和娱乐活动,坚持有规律的生活,做到张弛有度,将兴奋点调至最佳状态。 案例四:一看到数学题头痛欲裂李菲文科特别好,数学却是“老大难”。进入高三后,李菲每天都花很多时间复习数学,但只要拿到数学试卷,李菲就头脑一片空白。随着高考一天天临近,李菲一拿起数学书,就不停出汗,头痛欲裂。 良方一帖:临考前,部分考生因为紧张容易出现头晕头痛、胸闷心慌、注意力难以集中、心烦失眠等焦虑反应,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急性反应性精神障碍,甚至影响正常上课与考试。因此,首先,考生要正确定位,明确区分什么是短期内可达到的目标,什么又是不可能达到的目标,尽量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其次,针对考试科目中的弱项,考生可以通过精选典型习题,提高解题技巧和准确性,优化解题思路和方法,避免陷入低效率的题海战术。 案例五:文静女孩变成“火药桶” 雯雯平日里是公认的文静女孩,可临近高考,雯雯的情绪却变得阴晴不定,常常一整天都不说一句话,有时还会把书本、复习资料乱摔一气,家长一句关心的问话也会让雯雯大发雷霆。 良方一帖:考前半个月左右,学习上会出现一个低潮,发现努力学习了,成绩却好像没什么提高。不少同学会有一种“空”的感觉。许多同学都有这种感觉:想尽快摆脱这令人窒息的考试。这是正常的现象,心理学称这段时间为“高原期”,调整得当,很快就能“柳暗花明又一村”,反之,则很可能影响高考发挥。 对此,考生可以换个角度来看待,比如庆幸自己在高考前找出知识漏洞,有机会进行完整的知识体系梳理与回顾。此时,家长要根据考生情绪波动的不同原因“对症下药”。家长应该适当改变关心方式,以朋友身份与考生沟通,避免给考生带来隐性压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