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代赶考故事:高考走下神坛在寻求变革(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15:26   钱江晚报

四代赶考故事:高考走下神坛在寻求变革(组图)
沈晓鹏,浙大城市学院教师。

  恰逢世界杯,赶考是煎熬

  本科“含金量”贬值

  沈晓鹏,浙大城市学院教师。1998年毕业于杭州高级中学,考入沈阳东北大学英语系,并于2003年考托考G后赴美国留学。在经历了多年的考试生涯后,他回到杭州,走上大学讲台,延续着考试的缘分。

  在高一高二的时候,我参加了学校的足球队,狂热足球,所以1998年的高考对我是一种煎熬,因为正逢如火如荼的法国

世界杯足球赛!像我这样的球迷,高考是一场折磨。

  记得高考前一个月基本就是频繁的模拟考试,一周一两次,大家奋笔疾书的场景还历历在目。感觉最大的压力来自高考倒计时牌,学习委员每天早早就在黑板上更新日子。后来,这样的倒计时牌居然也出现在学校的宣传栏里,令高考的凝重气氛蔓延到学校的各个角落。不过,我们也通过自己的方式解读计时牌,给自己解压。比如把它理解为世界杯4强决赛的倒计时。

  1998年7月高考的那几天,高温纪录不断被刷新。那时候我家还没有空调,凉水擦洗过后的席子一会儿就干了,躺上去不一会儿又被汗水浸得粘粘的。晚上,躺在闷热的房间里,耳边是隔壁传来的孙正平激情的解说,脑子里逼迫自己想着明天考试的场景,真是备受折磨!

  在考场上,最紧张的是首场考试,也是决定胜败之关键。之后的两天考试,基本在惯性驱动下完成。有意思的是,每门课考完后,同学之间谈论最多的并不是考试情况,而是世界杯的最新战况,原因可能是怕讨论考试,受到比自己出色的同学的打击。同时,我们班的球迷也特别多。

  3天的高考一晃而过,比数倒计时牌的感觉痛快多了!比起考前漫长的心理起伏,这种高考的煎熬反而更能承受。在过去了近10年后的今天,看到高校大规模扩招,几乎每个高中生都要走这条路,深感国内大学本科文凭的“含金量”已相应贬值,所以我这辈的大学生开始把目光投向海外,学得更前沿更尖端的知识后再回国创业,报效祖国。

  90年代弄潮儿

  出国深造回国创业

  记者感悟:到了上世纪90年代末,随着1999年大扩招,高考发生极大变化:“3+2”高考模式开始实施,各种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毕业后国家不再包分配,多数自主择业。高考的种种变革,更接近现实,更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沈晓鹏代表着不满足于现状,出国深造再回国创业的新一代海归派。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6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