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故事:题目不难 没有考过瘾(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15:26   钱江晚报

  特殊年代给了他们磨难和厚爱

  后天,我省35万学子就要高考,短短两天的赶考路上,将会有多少人心想事成?高考就像一趟呼啸列车,载着少年梦,奔向远方。恢复高考后的30年,社会的各行各业开始走向有序和理性。每一个年代,都有不同的时代特征,本报采访四代赶考人的亲历故事,采集30年的赶考碎片,是想说——无数个人的命运累积成国家的命运,而国家的命运又反过来作用于个人,无从逃避。

高考故事:题目不难没有考过瘾(图)
张邦俊,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

  四代赶考故事

  题目不难,没有考过瘾

  能否录取,不完全看分数

  张邦俊,浙江大学环境科学系教授。1966年毕业于杭州二中,准备考大学时,文革开始,高考中断。1969年,张邦俊到黑龙江农村当知青,回城后当过代课教师和工人,而重新获得高考的机会是在11年后的1977年。

  我告诉你,这张照片是我在高考结束离开考场后,为了放松一下,到西湖边散步时拍的,你一定会想“有没有弄错,怎会穿着大棉袄去高考?”是的,我的高考的确和之前及之后的所有高考不一样,是在冬天进行的。而且那一年冬天特别冷,1977年,我国自1966年起中断了11年的高考终于恢复了,全国500多万从15岁到30来岁年龄不等的人,纷纷从学校、工厂、农村、部队,从边疆、牧场、林区、矿山涌向关闭了10年的考场。

  那年我30岁,在黑龙江农村插队多年后返回杭州,在一家小厂当了工人。每天上班,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功课,也没有课本和复习资料,好不容易弄到几本旧教科书,与几位一起想考大学的朋友相互传阅,大家轮流看,人休息了书不休息。

  那年的考场非常特别,由于是中国恢复高考第一年,十多届中学毕业生挤在一起考,分初试和复试两轮进行。初试在11月举行,先把大部分人淘汰了;通过初试的人,再参加12月的正式高考。

  记得复试的前一天,我还在工厂上中班,在机器的隆隆噪声中,从下午上班一直劳作到半夜12点下班,回到家只睡了半个觉,就急急起床赶考去了。感谢杭二中老师在我上高中期间的精心教育,让我闯荡社会多年后居然还没有把高中时候学的功课忘记掉,只觉得那年高考题目不难,没有考过瘾。

  当时能不能录取,不完全是按分数高低决定的,还有很多其他因素。所以等待录取通知时候的心情非常急切,比考试时要紧张多了,生怕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与大学失之交臂。这毕竟是自己圆大学梦的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机会啊!

  当年不像现在又是公布录取分数线,又是向考生本人通知高考成绩,考生自己弄得一清二楚。而我呢,一直到现在也不知道我的高考分数是多少,只记得当时录取名单是用毛笔写在大红纸上公布在区政府门口的墙上的。发榜那天,好多人挤在一起仰着脖子看榜,我在榜上看见自己的名字后,狂喜地跑到里面的办公室向工作人员要来录取通知书。

  70年代头口水:无序的社会走向有序

  记者感悟:1977年,恢复全国统一高考,张邦俊们经历了动荡坎坷,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上大学后,他们如饥似渴地读书,可以说是空前绝后地用功。那次赶考的意义非比寻常,意味着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从此回到常识,回归理性。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1,560,000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