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回忆当年的高考:知识越多越反动吗?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11:31 申江服务导报
知识越多越反动吗? ◎文/黄洁 三十年前的那次高考已经成为一个时代的烙印,在每个经历过它的人心里都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许多人直至现在还对考题印象深刻。上海卷的作文题(二选一)的作文题中的一道———《“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对某些当年的考生更是意义非凡,因为在高考前,这考题曾被一位老师在少云中学的辅导班上用了整整两堂课仔细地讲解过,认真听过这堂辅导课的考生,想必在看到考题的一瞬间,整颗心都差点要扑出来了吧。 这位传奇色彩的老师叫陈敬旭,当时就是沪上有名的语文老师。据他回忆,1977年的高考,从准备考试到开始考试,时间非常仓促。对考生来说,一下子填补十年的空白难度很大;但对于老师来说,要准备的东西无疑比考生更加多。所有材料的依据都是公布的考纲,然后结合自己的经验搜集资料再整理而成的。当时,因为十年浩劫,教材和复习资料少之又少,怎么在短时间系统的辅导学生复习,非常考验老师的功力。 陈老师在讲解作文题时,准备了立论题、驳论题和记叙文题分开讲解,这样能让考生做到多手准备。准备过程中,恰好看到报纸上一篇文章,标题就叫做《“知识越多越反动”吗?》。文章短小精悍,立意鲜明,语言犀利,陈老师一眼相中,觉得这篇文章可以做议论文驳论范文再好不过了。撇开其他优点,至少主旨就异常符合当时时代的主题。所以他特别拨了两节课的时间来讲解这篇文章,当时偌大的阶梯教室,坐了满满的两三百人,参加考试时都受益于陈老师的慧眼独到和精彩翔实的讲解。陈老师回忆道,还好当时没有网络、电视如此发达的传媒系统,否则第二年慕名而来的考生恐怕连教室都挤不进了。陈老师本人是反对猜题的,在采访过程中他一再强调,对他而言,这只是有针对的复习讲解,考试终究还是考实力。 当年坐在教室里的学生,有当年考上中国科技大,后来成为改革开放第一批留学生的朱大明;有旁听后第二年参加高考,就以初中生的身份考上清华大学的李楠,轰动全国。前赴后继参加高考的人群,用实际行动证明:“知识越多越反动”吗?当然是错!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