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上世纪90年代高考状元PK80后个性状元(组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15:25   信息时报

上世纪90年代高考状元PK80后个性状元(组图)
状元黄大治出自华附,成绩一直优秀,考上状元在师长意料之中。

  在广东高考改为“3+X”模式之前,每年只按文理分科共两个总分状元,而现在每年有十余个。此外在扩招、收费之前,由于高校招生计划少,考题难度较大,录取率都相对较低。因此,上世纪90年代,广东每年的状元数量较现在少,含金量却较现在为高,这成为那个时期高考状元的突出特点之一。

  此外,这一代大学生的求学途径还有一大特点便是“出国热”。每年毕业的广东高考状元大多数被北大、清华等名校招揽旗下,学业有成后无一例外选择出国留学。他们有的还在继续攻读博士、博士后,有的已在国外安家立户,多数至今未归国。

  黄大治

  状元族谱:1995年广东高考状元 就读中学:华师附中

  录取院校:

清华大学计算机专业 毕业生活:留学美国,正在读博

  他考上状元并不出人意料

  广州市瘦狗岭暨南大学华文学院院内绿树成荫,高层小楼敬华楼803房,是广东省1995年高考状元黄大治度过童年、少年和青年时光的地方。1995年,黄大治接到了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之后选择了绝大多数广东高考状元选择的道路——出国留学,目前在美国读博士。

  前几天,记者来到华文学院家属院进行采访。当记者问到黄大治的家时,几乎无人不知。“黄大治啊,当年的高考状元嘛!就住那栋楼,那个窗户!”十余年的光阴过去了,人们依旧记得这个给小院带来荣誉的年轻后生。据说,自他以后,这个住宅小院内似乎再也没有出过状元了。遗憾的是,记者这次前来并没能见到黄大治和他的家人。

  华文学院离退休办的老师告诉记者,半年前,黄大治的父母接到黄大治和哥哥的电话前往美国了,过段时间应该会回来。说到黄大治,老师们说,自从考上清华大学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大学毕业后去了美国,之后工作一段时间,又接着考研,如今在美国读博士,今年就要毕业了。

  黄大治的父亲黄耀民是华文学院的老师。大院里一位看着黄大治长大的老师告诉记者,黄大志从小到大都很乖,又很聪明,对任何事情都有自己的主见。

  老师们回忆,1995年公布状元名单后,电视台、报社等媒体蜂拥而至,黄大治也因此一夜成名。但在黄大治的家人看来,除了替他高兴似乎并没有感到意外,因为他的成绩一直都很好。

  记者了解到,黄大志从清华大学毕业后就直接申请去美国留学,现在在攻读博士,尚未成家。他的哥哥同样从清华大学毕业,也曾在美国读书,如今已在美国成家,有了两个孩子。

  那时状元含金量比现在高

  黄大治的班主任林建认为“在黄大治那个年代,高考状元的含金量比现在要高得多!”“那时考五科一个总分状元,一年也就两个,除非有人考了相同的分数,但这样的几率很少,不像现在,一考就是几个状元。那时候的招生计划少,出的题目也相当难,没有很强的实力根本考不上状元。”

  1995年,广东的文理科两个状元都落在了华附,媒体的炒作此起彼伏。“我记得那时候曾经受邀和黄大治一起上电视台做节目,每天面对媒体的采访忙得不亦乐乎。”社会上的名誉接踵而至,清华大学海外基金会专门向华附汇来一笔奖金,以感谢华附为清华大学贡献了一个高素质的学生。随之而来的还有一个红锻子面的证书,林建打趣说,“得了那么多证书,这个证书是所有证书里最漂亮的一个。”但那一年之后,教育部门就“吹风”——“严禁炒作状元!”于是,1995年之后,状元热压抑了两三年时光。

  在林建眼中,黄大治是“具状元相”的。当时,广州模拟考试前一二名并不是他,但他一直保持着好成绩。到正式考试时,前两名学生意外落选,比较稳定的他就成了状元。对此,林建总结说,“仅从成绩意义说,状元并不止一个,但能不能成状元,还要看临场发挥。”

  对于状元出国热,林建认为,美国是发达国家,科研待遇相当不错,一段时间内吸引中国的优质学生流向是很正常的。

  当然,作为辛辛苦苦把他们培养出来的老师,心里会有点酸酸的。如果他们能利用国外科研的有利条件,为国内科研作贡献,作老师的就会感到欣慰了。但遗憾的是,大多数状元在留学出国后都没有再创造出当年的辉煌,而是默默无闻地过起了舒适的生活,失去了远大报负。

上世纪90年代高考状元PK80后个性状元(组图)
广雅中学也是高考状元的摇篮。

  曾卫华

  状元族谱:1997年广东理科状元

  就读中学:广雅中学

  录取院校:北京大学生物系

  毕业生活:在美国攻读博士后学位

  高考改制状元骤增

  1997年,距今已有10年光阴。上世纪90年代末,广东高考经历了重大变革。1997年,广东逐渐从大文大理的考试模式向“3+X”模式转变;1999年广东省正式实行“3+X”考试模式,每年两名高考状元的历史到此结束,高考状元一下子骤增至十余人。另一个特别之处是,大学施行并轨收费,以前是国家掏钱培养大学生,现在是学生自己掏钱读书。

  1997年,广东理科状元曾卫华和文科状元何蕴琪双双被北大录取,曾卫华进入北京大学生物系学习。如今,十年过去了,曾卫华的现状如何?也许是时过境迁,谈到昔日儿子中状元的辉煌,曾先生看得很淡,还引用报纸上的言论说,“考状元的机会大家都有,850分以上的人都有这个实力。”曾先生回忆说,儿子以状元成绩考上北大生物系后,大学四年过得都很顺利,并没有因为是高考状元而感到太大压力。

  大学期间,曾卫华一直担任学生干部,先是在班里担任了两年多的班长,后来又在北大学生会任职。曾卫华的学习成绩也一直保持优秀,每年都能拿到北大发给各省高考状元的几千元奖学金。读大二时,他就已经确定了出国留学读博士的选择,经过两年备考,顺利通过了托福考试和笔试、面试,被美国加州大学录取。

  长期留学只因手头科研项目

  虽然出国留学的费用很高,但学校提供了全额奖学金,所以几年来曾卫华都能独自应付。今年,刚刚博士学位毕业的他又考取了博士后。曾先生说,之所以选择继续读书,是因为曾卫华不忍放弃多年来研究的一个科研项目。

  曾先生透露说,现在儿子已经成家了,妻子是大学阶段的同学。早在出国留学前,他们就领取了结婚证书,

  一同赴美国留学,不过由于两人都忙于学业,一直没要孩子。

  记者曾试图通过网络与曾卫华做深入对话,但被拒绝了。曾父告诉记者,曾卫华自从出国后就一直很低调,鲜与国内的朋友联系,连同窗讨要电话都被婉拒了,“大概是夫妇俩不想别人打扰他们的生活吧!”

  那么,曾卫华在美国究竟生活得怎么样?曾父告诉记者,近两年来,曾卫华每年都能领到3.5万美元的奖学金,生活还算可以,加州大学还为他们夫妇提供了一套60余平方米的住宅。在曾卫华夫妇眼中,自己的生活还算“舒适”。他们说,吸引他们长期留学的原因是手头的科研项目。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