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追踪1999年杭州市高考文科状元刘卉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1日 10:34 钱江晚报
从灿烂归于平淡 状元沉思录 毕业中学:杭州市外国语学校 近况:1999年被录取到北京大学法学系,美国波士顿大学法学院金融银行法硕士毕业,现供职于纽约一本土律师事务所 记者印象:两次来到本报参加高考英才报告会,一次在报告会结束唱了一首歌,一次用英文朗诵《简爱》对白,语惊四座。一个来自单亲家庭、妈妈下岗自谋生路的女生,一直十分要强,十分阳光。 1999年杭州市高考文科状元刘卉 我在纽约当律师 读书,除了产出知识,更产出智慧 美国相信“适者生存” 回想我在美国的近3年时间,感觉生活的节奏走得真是紧凑,每年都有一个新主题。 来美第一年 来美第一年,是在波士顿大学法学院攻读金融银行法硕士学位。这一年生物钟最不规律,但生活最为开心。美国法学院LL.M.课程多数为国际法律学生申请就读,但由于我们班专业性较突出,班上有1/3为已从业数年再回来充电的美国本地执业律师。另外还有很多来自北欧、日本、泰国、印度、南美等地区的国际生,其中多数是有一定资历的律师或法务顾问,与他们同学一堂,大大便宜了初出北大校园的我。 那一年,我和英国Barclay银行曾经的法务顾问坐在一起啃三明治等中午讲座的开始,和日本财务省及日本银行的官员讨论课堂案例,听三星的律师解释为什么韩国的资产证券化规模居亚洲第一,到土耳其女孩的家中庆祝新年并聆听一帮欧洲人谈古论今地辩论土耳其是否应该加入欧盟。 那一年,我见识了法学院课堂上轮番轰炸般的苏格拉底式提问,目睹了电影《律政俏佳人》镜头的真实翻版——学校健身房踏步机上的美女人手一本砖头厚的课本,也亲验了24小时连轴赶出期末论文和毕业典礼上的狂欢。 我在那一年里的收获,远远超过了那些法典和案例的本身。 校园生活扩大了社会关系 毕业后,所有法学院毕业生都要在3个月内把几十部法条和数百个经典案例倒背如流,以换一张律师资格Pass卡,才能真正登上事业的舞台。3个月后,我来往于在哈佛法学院教授办公室和商学院资料室之间,协助我那位严谨认真的教授老板进行经济法学实证项目的研究工作。 在那一年里,由于工作上的联系,我和一些商学院的师生厮混一处,发现那里的学习生活对一些积极活跃的学生来说又是一条飞黄腾达的“捷径”。 曾旁听过一次商学院的开学典礼,院长开玩笑说MBA学生今后两年的学习目标除了把书读好,还得叫出同一级200个同学中至少80%的名字,这就意味着以后你自己的生意场上少了160个敌人,而多了160个可能给你引荐客户的CEO。 通过校园生活扩大社会关系是很多美国学生看重的目标。虽然听起来比较功利,但却很实用。在美国职业市场上存在强烈的“校友”意识。 会读书,也要会做事 在国内常听说美国中学生学习如何轻松,但到了这里才发现人家准备SAT考试一如国内的孩子对待高考,头悬梁锥刺股,因为只有分数足够好,辅上出色的社会活动能力和推荐信,才能迈进常青藤名校。 去年9月至今,我的生活开始围绕着纽约市那间写字楼办公室和形形色色的客户案件旋转。美国很多人不相信达尔文,但绝大多数人喜欢用“适者生存”来评价人生。我进了一家美国本土的律所,顶头上司面试时就说了一句令我印象深刻的话:“你知道为什么律所招人看重法学院的学习成绩和排名吗?因为很多律所的原则是:既然能够在法学院生存下来,也一定能够在律所继续生存下去。”由此看来,国内的“会读书不一定会做事”的标准,在宽进严出的教育体制下,“会读书”自然也“会做事”了,虽然这里的“宽”也是相对的。 我过两日还要去上课,因为纽约律师协会规定每个律师每年都要修够一定学分的课程,以确保对法律信息的更新。突然间想到哈佛前校长Summers在2006年哈佛毕业典礼上讲的“我们的世界已充满了知识,但是却如此绝望地需要智慧”(“Our world is bursting with knowledge—but desperately in need of wisdom”);想来没错,读书,除了产出知识,更产出智慧、能力以及生活的格调和态度。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