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湖南高考语文试卷分析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5:52   红网

  10小题(文言实词词义)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有处女子之色,无害于治害:妨害

  B.其身体则可体:实践

  C.讴癸倡,行者止观倡:倡导

  D.王试度其功度:衡量

  [简要题析]:对文言实词词义的理解是中学文言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个方面。要能顺利地读懂浅易的文言文,就必须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有关文言实词的知识,并应具备从同一实词的若干选项中挑选它在上下文语境中应取义项的能力。命题所涉实词,一般是使用频率高,古今词义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那部分实词。考题不是仅仅限于散见于教材附录的常见文言实词表中所列实词。从对近几年高考试题的大致统计来看,所考实词表中与表外之比大约是3∶2。而在文言文阅读考查中,除直接命题显性考实词外,在对文章的理解分析判断中,实际上正确理解实词含义是关键点,文言文翻译实词理解也是关键点,也就是说,在其他考点中,也隐性地考查了实词。但考题中虽然有一小部分实词出自“表”外或者课外,但如果对“表”中重要实词的主要义项有把握,在直接考实词的选择题中采用“排他法”,一般能解决问题,构不成难点。当然,中学生不可能对阅读语段中的文言实词义项尽数掌握,许多情况下,是在考所谓“字不离句,句不离文”原则下的推断能力。

  [参考答案]:C

  [简要题解]:从解题方法考虑,最直接的莫过于将各个解释放入各自的具体语境中去贯通文意,解释准确而无滞碍之处者应是正确的。C项语句中的“倡”为形声字,从人,昌声,本义为唱歌的艺人,有引申义为“歌唱”,将命题多给词义“倡导”放到语境中是说不过去的。本题人均分2.06分,得分率为68.7%。

  11小题(文言虚词用法)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B.人主览其文而忘有用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C.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臣师射稽之讴又贤于癸故燕王欲结于君

  [简要题析]:设置这道题是为了考查考生对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用法的辨析能力。为了降低难度,同时也把考生在中学学过的知识与现在需要掌握的新知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用来比较的8个例句中,除原文外,其余4个全部选自中学课本,选择课本用例句式上也大体相同,这样做便于考查考生对于知识进行迁移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应试难度。和实词相比,虚词的数量要小得多,但掌握起来更困难,因为虚词的用法更灵活,使用频率更高,与现代汉语相比变化也更大,这道题常常是得分率较低的题。

  [参考答案]:A

  [简要题解]:解答这道题须有一定对常用文言虚词意义和用法的积累功底,答题方法主要是借助语境比较异同作合理推断。A项“之”的意义用法相同,都作助词,取消句子的独立成分。C、D项容易判别,难在B项。C项“则”一表顺承,一表转折,D项“于”一表比较,一作介词“与”。B项都表指代,但具体指代不同,一指代“言”,一人称指代自己(“我”)。本题人均分0.98分,得分率为32.2%,是全卷得分率最低的一道题。

  12小题(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评价表现特点)

  12.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非子在本文中阐述了“明主之道”,他指出,作为“明主”。一个重要的方面是治国有“术”,而不在于事必躬亲。

  B.在作者看来,“舜鼓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而天下治”以及“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都是治国有“术”的表现。

  C.韩非子认为,君主“听言观行”,应注重其“功”“用”,而不应被事物的种种表象迷惑,去追求不切实用的东西。

  D.文中作者连用三个有关进言的事例说理,进言者有若的论“治”、田鸠的谈“文”和讴癸的说“讴”都极为生动。

  [简要题析]:这道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意的综合考查,着重在归纳内容要点。命题形式往往是四个选项各自阐述或解析、评价某一个方面,要求判定其正误,一般采用“选非”形式。构拟这类试题中的错误项,常常在大体正确的句子中设置一二处不正确的表述作为干扰,要求学生能够根据文意正确辨别。这道题涵盖广泛,要求整体把握文意,是对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高层次要求。

  [参考答案]:B

  [简要题解]:采用“选非”形式,客观上降低了难度。“非”的设置可以有很多种类,比如“无中生有”,“移花接木”,“时序颠倒”,“照应不周”,“合二为一”,等等,特点是差别细微,似是而非,稍不留神就可能致误。做题要诀是严格比照原文,细心辨察正误。B项形式上是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实际上只要正确理解“人主之听言也美其辩”及下文“故”所带的句子,就能判定此非“治国有‘术’的表现”。本题人均分1.37分,得分率40.2%。

  13小题(文言语句翻译)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每小题3分)

  (1)身虽瘁臞,犹未有益

  译文:

  (2)从衣文之媵七十人

  译文:

  (3)知其入而已己疾也

  译文:

  [简要题析]:文言文翻译是考查考生文言文阅读综合能力的有效手段。文言文翻译从2002年起改用主观题的方式考查考生直接笔译的能力。文言文翻译常常选用语言现象比较集中的句子,对关键词语提出较高的要求,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关键词语,就很难准确译出全句。

  [参考答案]:(1)自己即使憔悴、清瘦,还是没有益处。(2)使七十个穿华丽衣服的陪嫁侍妾跟随。(3)知道它(良药)喝进去就能使自己的病治好。

  [简要题解]:从高考的特点出发,文言文翻译应以直译为主。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在难以直译或直译以后表达不了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本题三个句子都是常式句,翻译偏在对文言实词理解的能力。“虽”“瘁臞”“犹未有益”“从”“衣文”“媵”“其”“入”“已己疾”为9个计分点,各1分。句中出现“臞”“媵”这样的已经消亡的实词,太难,“臞”虽给注为“癯”还是比较生僻(初中教材中出现过“清癯”一词),“媵”在高中教材中出现过,但一般记不住不常用的名词义项,考生基本上在这两个得分点丢两分。

  14小题(简答文意理解)

  14.原文说“此与楚人鬻珠、秦伯嫁女同类”,“此”指什么?请联系上下文作答。(3分)

  答:

  [简要题析]:这道简答题是新增题,设题目的在引导文言文学习不只停留在“文言”语言形式上,还要注重“文”——文章内容的理解,将阅读文言文提高到理解文意,体察表现意图,辨析表现方式等高层次,并且表述简练准确。

  [参考答案]:“此”指墨子“若辩其辞”。

  [简要题解]:这道题要简要回答“此”所指的具体内容,即墨子“若辩其辞”这种假设做法,不要求对“此”的内涵或现象作出分析。如果仅答出“若辩其辞”,而没有行为主体“墨子”,只能给2分;所答带出了行为结果“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扣1分,仅引用“则恐人怀其文忘其直,以文害用”或“以文害用”,给1分。13、14两小题赋分12分,人均分4.04分,得分率33.7%。

  第四大题:古诗词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1分)

  15小题(古诗词鉴赏5分)

  15.阅读下面的宋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示长安君

  王安石

  少年离别意非轻,老去相逢亦怆情。[1]

  草草杯盘供笑雨,昏昏灯火话平生。

  自怜湖海三年隔,又作尘沙万里行。

  欲问后期何日是?寄书应见雁南征。

  【注】长安君为王安石(1021—1086)的大妹,工部侍郎张奎之妻,封长安县君。此诗为王安石于宋仁宗嘉祐五年(1060)出使辽国前所作。此时他尚未拜相变法。

  诗中表现了“怆情”之感,请就中间两联逐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感的。

  答:

  [简要题析]:古代诗歌的考查主要包括对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进行初步的鉴赏,对作品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如此理解:从考查内容(角度)上说,“鉴赏”这个点,对象包括“形象”、“语言”、“表达技巧”三个大的方面,“评价”这个点,对象指“思想内容”,当然,“鉴赏”和“评价”常常是不能截然分开的。从考查形式上说,可以就“形象”、“语言”、“表达技巧”的某一方面鉴赏单独设问,可以对上述三方面综合要求,还可以将“鉴赏”和“评价”结合起来作考查要求。从要求上说,只需对“作品本身”作“概要”性的“初步”赏析。当然,古代诗歌赏析是一种综合性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在长期的阅读赏析过程中逐步提高的,并且,还与思想认识能力有关。本题要求就王安石《示长安君》中间两联赏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怆情”这种情感的,是对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的综合鉴赏。

  [参考答案]:颔联:(1)“供笑语”表达了相逢的欢乐,“话平生”则道尽了人生的沧桑:二者相互映衬,更添一层悲凉况味(2)“草草杯盘”“昏昏灯火”营造了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诗人更容易生发悲怆之情。(3)“草草”“昏昏”是叠词妙用。“草草”可见酒菜的简单,欢聚中有些许不足;“昏昏”则烘托了人物情感,暗示了将别的伤痛。

  颈联:(1)“自怜”与“又作”贯通一气,诗人借此直抒胸臆,表达了心中的万端悲慨。(2)“湖海”久隔,“尘沙”远赴,旦夕间重逢又别,且是出使不无艰险的辽国,时空的拓展将悲意又加深了一层。(3)“三年”言时间之长,“万里”谓距离之远,以数字入诗,一纵一横,使悲情更为浓烈。

  [简要题解]:解答这道题,切入点有两处,一是哪些地方能表达“怆情”,而是“如何”表达的——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当然,所谓鉴赏,应当有必要的分析。本题给出的答案有6点,但只要答对4点,分析合理,表达准确,就可以得满分。4点以内,答到要点,分析合理,一个要点记1分;只是摘引了诗中与要点相关的字词,没有分析或分析不合理,不记分;答题不在参考答案之内的,能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本题人均分1.95分,得分率为39%。

  16小题(古诗文默写)

  16.古诗文默写(6分,每空1分)

  (1)古诗默写(必须默写)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将子无怒,秋以为期。(《卫风•氓》)

  (2)古文默写。(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

  ①祖母刘,。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李密《陈情表》)

  ②,上出重霄,,下临无地。鹤汀凫渚,,桂殿兰宫,。(王勃《滕王阁序》)

  [简要题析]:背诵一定数量的名篇,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之一,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文明,也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考试说明》明确说明了“默写的范围仍为教育部2002年颁发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古诗文背诵篇目”,即古文10篇(段),古诗词曲30篇。2002年以前的“名言名句”默写,是涵盖课内课外的,选句熟悉程度很高,比较容易。现在的“名句名篇”默写,在规定的有限篇目出题,难度高了许多,并且,集中在一至两篇(段)选句,区分度就很大了。

  [参考答案]:(1)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卫风•氓》)(2)(共两段,任选一段默写)①悯臣孤弱,躬亲抚养。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李密《陈情表》)②层峦耸翠,飞阁流丹,穷岛屿之萦回,即冈峦之体势。(王勃《滕王阁序》)

  [简要题解]:去年湖南卷默写题是没有选择余地的,今年“古文默写”部分二选一,降低了难度。特别提醒同学们注意一点,如果是有选择,就只选最有把握的题默写。阅卷操作时是只依次看前面1题的。默写题要保证字形书写无误,每空中只要有一个错别字,这一处的1分就扣除了,多字漏字也扣当处的1分。答案顺序颠倒不给分。“名句名篇”记诵要注重平时积累,考前借助好的资料集中识记也是必要的。本题人均分3.21分,得分率为53.5%。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