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怨的背后是智力问题还是非智力问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8日 11:29   中国教育报

  高三年级班主任手记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陈良瑞

  每次高考公布成绩时,总听到学生抱怨:“怎么这么简单的题目,当时就没有做出来呢?”、“这道题的结果怎么算错了?”、“这道题怎么漏掉了?”这些抱怨的背后是什么?是智力问题还是非智力问题?要从以下几方面找原因。

  1.纵横变通,灵活答题。审题要认真,看清、看全题目的条件和要求,最大限度地提取关键有效信息,根据问题指向利用相关知识构建桥梁,找出问题的内在联系,构思解题方案,准确、快捷地解决问题。解答过程中,要注意步骤齐全,层次分明,力求准确,防止欲速则不达。

  2.及时补救,不能空题。检查是一种有效的补救措施,能弥补答题过程中出现的漏洞或失误,要尽量争取有一定时间检查答卷,尤其是那些似是而非的答案。答题时,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在不重复的前提下,多多益善,哪怕是一条辅助线,一个符号,一小段文字,都可以写上,千万不要将拿不准的或不能完全做出的题放弃。

  3.全局在胸,讲求综合效益。在考试的整个过程中假如有一科或几科发挥不好,千万不能焦躁不安或灰心丧气,要迅速忘掉它,积极准备下一科,力争把下一科考好,用下一科的优势补回上一科的失误。就某一科考试而言,也要有大局观念,拿到试卷不要急于答题,先总览试卷,看题量,分配好答各部分题的时间,并防止漏题。

  4.客观看待成绩,能“屈”能“伸”。很多同学对平日考试成绩要么看得太重,患得患失;要么持无所谓态度,消极逃避。要用平常心看待成绩,不尽人意时,不要心灰意冷,高三也没有时间伤感。越是考不好,越要找原因,采取有效措施改正。

  5.学会缓解压力。考生高考前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有时焦躁不安,情绪低落,甚至失眠、精神萎靡等,若不及时缓解必然会影响学习效率。对于学习中的压力,关键在于你对待学习的态度,若能把学习看成是为自己走向成功、建功立业作准备的手段,就能变压力为动力。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走进城市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