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评:当今大学生为什么中看“不中用”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8日 10:57   红网

  在今年的中国·郑州国际服务外包高层论坛上,各大企业提出了一个共同忧虑:中国大学生专业知识落伍20年,又不能很好地用外语进行交流,已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12月7日《河南商报》)

  报道说,一家公司的董事长抱怨,公司30%的利润都得用于员工培训,一些高校毕业生也表示,“大学学的东西和现实脱节很多”,加上一年重似一年的就业难问题,这些无一不表明,我国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已到了不得不重视的地步。那么,究竟是什么造成了高校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的严重脱节?

  郑州大学软件技术学院教师林楠说,教材的出版一般都滞后于技术革新,教学内容也不可能随时跟着技术变来变去。这可能是一方面的原因。但却并非根本原因。

  教材滞后于技术革新,相信无论国内还是国外,每一所高校都是如此,可是,目前却只有国内的软件公司“抱怨”大学生“不中用”,这至少说明,国内的用人单位和高校之间存在“沟通”障碍。目前,企业文化和高校文化处于“割据”和“孤立”状态,当大学生从此“割据”跳到彼“割据”时,显现不适应自然在所难免。

  由于面临着较大的就业压力,现在不少大学生一入校就开始谋划打工、攒工作经验,学习反而成了副业——笔者单位附近就有一家餐厅,从没招收过固定服务员,全是一批又一批的在校大学生——能将副业搞出名堂来的人有多少呢?在这种本末倒置的学习生活中,高校锻造出来的人才差强人意也在意料之中。

  其实,在打工的过程中,若能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同时吸收企业的精髓,对大学生来说,必将是一个很好的提升。遗憾的是,国内的大学生,尤其是本科生对所学专业非常地“不忠诚”(据中青报的调查),攒工作经验也非常盲目,致使他们打工的领域往往与所学专业“谬以千里”,到头来落个“主业不成,副业不就”。

  那么大学生究竟在高校该学些什么?郑州大学教师林楠说,学生应先打好基础,否则将来面临新的革新,学起来就难了。他说的是“以不变应万变”,笔者同意这种观点,但高校教育不是基础教育,如果仅是打好基础,这是远远不够的。学校在传授大学生“不变”的同时,还必须让他们充分了解本行业及相关行业当前的形势、水平、状况,更应教会他们“变”的思维和方法。

  对“不中用”的大学生进行培训,以适应自己的需要,是中外用人单位的普遍做法。但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方法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企业应和高校加强交流与合作,比如推进“订单式培养”。(作者:吕红霞)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