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试最大变化在作文 要求考生更缜密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0:12   安徽商报

  ●语文篇

  语文考试最大变化在作文,可能采取材料、话题、命题“三合一”式

  错一字扣一分要求考生更缜密

  -说明摘要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考试能力要求

  高考语文要求测试的能力表现为五个层级:识记、理解、分析综合、表达应用、鉴赏评价。对这五个层级的理解如下:

  A.识记指识别和记忆,是最基本的能力层级。

  B.理解指领会并能作简单的解释,是在识记基础上高一级的能力层级。

  C.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能力层级。

  D.表达应用指对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运用,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表达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E.鉴赏评价指对阅读材料的鉴别、赏析和评说,是以识记、理解和分析综合为基础,在阅读方面发展了的能力层级。

  对A、B、C、D、E五个能力层级均可有难易不同的考查。

  二、考试内容

  对考试内容及相应的能力层级的理解如下:

  (一)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

  能识记基本的语言知识,掌握常见的语言表达技能。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技能的考查侧重于语言的运用,要求学生运用所学语言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不考名词术语。

  1.识记A

  ①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音

  ②识记现代汉字的字形

  2.表达应用D

  ①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②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③辨析并修改病句

  ④扩展语句,压缩语段

  ⑤选用、仿用、变换句式

  ⑥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

  ⑦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得体

  (二)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

  能识记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识记A

  ①识记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②识记文学体裁常识

  以上两项的考查,侧重于古今中外的重要作家及其代表作品,中国重要作家还涉及他们所处的时代,外国重要作家还涉及他们的国别;侧重于最基本的文学体裁知识。这两项内容往往综合在一起考查。

  ③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三)古代诗文阅读

  能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包括浅易文言文阅读和古代诗歌鉴赏两方面内容。

  1.理解B

  ①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②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③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④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文中的信息

  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③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这里是指鉴赏古代诗文中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形象的鉴赏,旨在把握形象的特点,感悟形象中所传达出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语言的鉴赏,旨在领会语言艺术的特色;表达技巧的鉴赏,旨在分析突出的表现手法。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要求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创作的有关背景,评价古代诗文中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时,常常与对古代诗文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综合在一起进行。

  (四)现代文阅读

  能阅读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

  高考所用的现代文阅读材料为“一般社会科学类、自然科学类文章和文学作品”,考查的能力层级为:理解、分析综合和鉴赏评价。现代文阅读既是高考语文的重点,也是难点。

  1.理解B

  ①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②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C

  ①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②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③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④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⑤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象

  3.鉴赏评价E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五)写作

  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

  作文考试的要求分为基础和发展两个等级。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是高考写作的一贯要求。近年来,高考语文试题中明确说明“文体自选”,所以只要依据题意,选用散文、小说、寓言等文体,也是符合要求的。

  1.基础等级D

  ①符合题意“符合题意”就是能准确、全面地审题。写作前,要对作文的题目、材料和要求进行审读和揣摩,从而正确地判断出写作范围、立意主旨、表达方式等。

  ②符合文体要求

  “符合文体要求”包括两层意思:一是符合试题规定的文体要求,二是符合自己选定的文体要求。“文体不限”或“文体自选”是给予选择文体的自由,但这并不意味着不要文体,它恰恰要求在选择了某种文体后,必须按这一文体的规范写作。

  ③感情真挚,思想健康

  “感情真挚”要求作文中表达的感情自然、真实、真诚,不矫揉造作,不无病呻吟;“思想健康”要求作文中表达的思想观点和感情倾向健康、积极,符合社会道德准则。

  ④内容充实,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要求言之有物。记叙文中的记叙要求完整,材料具体;议论文中的议论要素完备,论据充足;说明文中的说明属性清楚,资料充实。“中心明确”要求文章有一个清晰明白且确定不移的中心,并让这个中心贯穿始终,统领所有的材料。

  ⑤语言通顺,结构完整

  “语言通顺”要求做到语言规范、准确、连贯。“结构完整”要求做到作文有头有尾,条理清楚,主次适当,过渡自然,前后照应。

  ⑥书写规范※,标点正确

  “书写规范※”首先要求写字正确,不写错别字(※,评卷时,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其次是字体端正、清晰,不潦草;再次是书写格式正确,卷面整洁,不乱写乱画。“标点正确”要求标点符号使用规范、正确。

  2.发展等级D

  ①深刻

  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

  ②丰富

  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

  ③有文采

  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

  ④有创新

  为鼓励创新,高考提出“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的写作要求。

  作文评分采用“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级评分标准。基础等级占40分,发展等级占20分。发展等级有四个项共16个评分点(透过现象深入本质,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关系,观点具有启发性,材料丰富,论据充实,形象丰满,意境深远,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阅卷时采用一点评分法。所谓一点评分法,就是以16个点中最突出的一点来评分,有一点突出就可以得分,甚至得到满分20分。

  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考试形式

  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二)试卷结构

  试卷满分为150分。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第Ⅰ卷为单项选择题,共30分;第Ⅱ卷包括古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等,共120分。

  试卷内容和题型分布如下:

  1.内容占分比例:

  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约占18%

  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约占3%

  古代诗文阅读约占18%

  现代文阅读约占21%

  写作约占40%

  2.题型占分比例:

  单项选择题约占20%

  古文翻译题、填空题、简答题、写作题等约占80%

  -名师点评

  《高考试题研究》特约撰稿人、评卷员合肥一中教师尹德超:

  考试说明告诉我们:标点重在通过作文间接考查,不再单独设题考查;作文依然是基础等级40分,发展等级20分,发展等级重在突出一点,不必面面俱到。学生可充分发挥自己在作文方面最突出的某一长处,争取多得分。当然,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相辅相成,辨证统一,只有首先把握好基础等级,发展等级才会“锦上添花”,否则为“发展”而“发展”只能弄巧成拙,不会收到理想之效。今年考试大纲和说明与去年相比主要有以下几点变化:

  1、字音和字形的考查除去了“常用字”的限制。

  2、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考查增加了“准确、鲜明、生动”的要求。

  3、作文书写规范的考查,增加了“每一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的规定。备考建议:

  1、字音和字形的复习,除了重点抓“常用字”之外,还应适当留意次常用字,特别是书本上遇到的次常用字。

  2、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的练习,除了掌握其常规的方法、特征和技巧外,还应做到在准确的基础上,注意能用富有感情的词语和不同语气的句子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能用传神、鲜活的词句使所描述的对象可感可亲。

  3、作文书写规范的训练,力求准确;特别要细心谨慎,不能写错别字。今年高考实际上采纳了江苏高考的做法,对此点严格了要求。这也是今年高考语文的最大变化,考生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不过,既然错别字已从严要求,间接提高了分值,那么,是否再作为单选题考查,可能将有变化。

  今年虽是传统高考命题的最后一年,但新课标的实行已有两年,2009年高考命题将有一个较大的改革和变化,今年毕竟处于新课改的前沿,理应奏响新课标的序曲,为明年提前“埋下伏笔”。从这个意义上说,估计今年高考语文试题将同中见异,稳中出新。考生在认真研究2007年我省及全国卷和地方卷的基础上,不妨再仔细研究今年合肥市的三次模考试题,特别是其中的创新题型及2007年全国第三套试题(宁夏、海南卷)。作文这几年已由话题转向命题,估计今年有可能考及材料作文,或将材料、话题、命题作文三者灵活嫁接和融合。(武静、胡霈霖)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