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评:将错不就错 应加强汉字基础训练(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19日 15:56   新闻午报
时评:将错不就错应加强汉字基础训练(图)
将错不就错 08高考考纲倡导加强汉字基础训练

  关于错别字曾经有一个亲身经历的真实笑话:高一语文期中考试,经典题目之一就是给出诗词的上句,让考生填出下句。比如有道题目是: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算不上难,然而考试结果出来后却有了个全年级奔走相告的经典笑话,“蜡炬成灰”没有错,偏偏有人接下去竟然写了“泪屎干”。更令人哭笑不得的是此君并非无心之过,而是思考良久才落笔,问及缘由,答曰:很形象啊,眼泪和眼屎一起流干了。

  当日一笑了之,现在想来,这错别字的成因其实远比我们想象得复杂,从音、形、义看都有薄弱之处,所以纠正错别字,不应该是中考、高考时的临时抱佛脚,当然也不可能在新考纲颁布的短短数月间,就在一届学生当中看到明显效果。

  为什么有一些字我们始终不会写错,比如自己的名字,或者小学第一天就学过的“锄禾日当午”等等,各种花样百出的“粗心”借口背后,都有一个老套的却最为真实的原因——不熟练。旧式学堂里日日描红的幼童很少写错别字,各媒体的校对老师也很少会写错别字,可是当我们对电脑和外文越来越依赖,对母语和文学化的阅读越来越疏离,想不写错别字大概就变难了。

  时代特色如此,现状如此,单单怀着书生意气式的愤慨是无用的,解决之道始终应该从实际出发,而不是溯及历史或者寄望于尚在虚空中的未来。加强基础训练,而不是矫枉过正,使得基础教育失去了本来的功用,这才是新的考纲要向我们传达的信息。高考作文不等于自由的文学创作,“功能性写作”更接近其本来面目,文学创作中允许万分之三的差错率,不是为高考作文当中那些源于基础薄弱的常用字的错误辩解的理由。

  一个人写错字,也许与儿童时期有关,新考纲应该进入整个普教的视野,而非仅仅引起高三教学的重视,才属务实的解决之道。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