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山东省高考考试说明解读(基本能力)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02日 10:24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

  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在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的基础上,基本能力测试于2007年首次列为山东省高考科目。设置基本能力测试,旨在引导各学校按照高中新课程方案开齐开全课程,纠正文理偏科,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与2007年相比,2008年的基本能力测试,在考试内涵、命题指导思想、考核目标、考试范围和考试形式等方面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对题量和赋分等进行了调整,从而使试卷结构更趋合理。在研读考试说明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深刻领会基本能力测试的内涵。基本能力测试是指对新课程背景下普通高中毕业生应具备的适应社会生活所需要的最基本的知识、技能、学习能力及科学与人文素养的考查。这一考试内涵决定了基本能力测试应密切联系社会实际,联系学生生活,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考查学生的日常生活积累,考查学生的生活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素质。因此,基本能力测试不以学科考试为目的,不以考查书本为目的,试题情境化,设问灵活多变,所以靠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来备考是很难奏效的,扎扎实实开齐开全课程,才是应对的根本策略。

  2.正确把握基本能力测试的基本特征。基础性、整合性是基本能力测试的基本特征。这里所说的基础可以理解为一个能立足于现代文明社会的人所应具备的最基本的人文和科学素养,一个正常人最基本的生活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取向等最基本的人生要素。因此,试题不考查过分专业化、学科化的知识与能力,力求体现“满足社会生活需要”这一基本的能力定位,所以试卷的难度和区分度都不宜太大。对课程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可以理解为高中生应知应会的常识性知识和能力。整合性是指试题要打破学习领域与学科界限,围绕某一主题借助一定情境对各相关领域与学科知识进行适度的整合。这种整合不是对各种不相关的基本能力的机械拼合,而是围绕特定情境和问题而设计的,具有内在关联的跨领域多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融合。整合的切入点在于课程与社会生活的结合,整合的目的在于通过多学科的知识与能力的融合来解释自然或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这种整合使试题综合性较强,各学科所占分值的比例随机性也较强,试题均以题组的形式呈现,设问形式多样。

  3.科学认识基本能力测试的功能。目前的高考既是高校选拔人才的手段,又要为素质教育服务,兼顾着双重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积极推进课程改革是基本能力测试的重要目的之一。因此,基本能力测试命题导向应与所涉及的学科课程目标相一致,试题设计要符合所考查学科能力的特点,以便正确引导中学按照相关学科的课程标准要求组织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助力、引航。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所要追求与构建的重要目标,通过考试评价来引导中学教学关注探究、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式,因此,试题设计将会注重对考生的多元思维和创新能力的考查,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

  4.准确理解考核目标、考试内容与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关系。基本能力考核目标的九项内容源于高中新课程的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人文与社会、科学六个学习领域的学科课程标准,但并非简单的归纳,而是根据基本能力测试内涵要求所作的抽取与整合。基本能力考试范围涉及上述六个学习领域的必修内容及相关内容。这里的“考试范围”用了“涉及”一词,体现了学科课程与基本能力测试之间的较为间接、灵活的关系。

  5.切实关注基本能力测试试卷结构的新调整。为了能够更全面地考查考生素质,同时使第Ⅰ卷和第II卷各小题赋分以及考试所用时间更趋合理,今年的考试说明在基本能力测试第Ⅰ卷的试卷结构方面进行了调整:单项选择题的数量由15个增加至30个,每个选择题的分值由2分减为1分,总分依然是30分。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基本能力测试的内涵和宗旨决定了其备考的重要特点,即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而非死记硬背;关键在于把课开齐开好,而非开设一门“基本能力”课。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教育考试的精彩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