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点评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历史试卷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3日 17:57   东方网-新民晚报

  历史 变中求稳 强调综合能力

  2008年上海秋季高考历史试卷继续把握时代脉搏,关注世界与中国热点的特点,引导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在试题中融入了“历史问题现实思考,现实问题历史联系”的思想。

  图文并举 互为印证

  图文并茂的卷面形式是上海近几年历史试卷的一个亮点。

  如第A9题(元朝的疆域)、第A14题(大跃进)和B3题(罗马帝国版图),这都要求学生对图片所反映的史事直接作出判断;

  也有以图引思,用漫画反映主题,意义含蓄,似暗实明。如第27题(清末立宪);

  还有用图表反映历史现象的动态过程,将析图能力与解读历史阶段特征的能力有机结合,考查考生对史实宏观发展过程的把握能力。如第29题(中国民主资本主义发展趋势)。

  夯实基础 凸现综合

  今年历史试题很重视考查学科基础知识,突出对考生的理解能力、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和对结构性框架知识把握能力的考查,进而强调“能力立意”。仅以A组选择题为例,A组的15道选择题,涉及国家制度(分封制、均田制)、国家政策(宋朝重文轻武、大跃进)、思想文化(法家、《汉书》)、科学技术(四大发明、牛顿)、政治事件(安史之乱、戊戌政变、中共一大)、农民运动(太平天国)、国际经济(南北对话南南合作)和时代特点(东汉豪强、元朝疆域)。命题者以不同方式、多种角度将这些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结合,重点考查考生的领会和诠释能力。如A8题(四大发明)、A13题(中共一大)和B13题(法国重大历史事件)考查了时间推算、证据推断和史事排序的学科深化理解能力。

  此外,试题一定程度上与不同学科知识作了相关联系,凸现命题的综合性。如A6题(安史之乱)、A12题(戊戌政变)、A10题(牛顿)、B3题(罗马帝国版图)等,命题实现了历史与语文、物理、地理等学科知识的互相渗透。

  学以致用 重视思维

  突出命题的“问题立意”是近几年高考历史的一个重要思想,命题者注重利用材料对一个专题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元化的思考和理解。这种开放性试题,引导考生打破“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势,注重考查抽象 思维、评价问题的能力,培养考生思维的广泛性、批判性和创造性。如第37题,通过《妇女和女公民权利宣言》的材料,让学生评价1789年《人权与公民权利宣言》。能否对一个问题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理解、阐述和评价,这能很好地区分考生的能力层次。

  统观今年上海历史高考试题,命题者既重视基础知识的落实,也强调对学科能力的考查。当然,如果吹毛求疵的话,试题在命题的技巧方面还有些不足。如果命题者能增加试题难易的坡度,在涵盖知识、能力和情感三方面的“综合立意”上多下点功夫,也许会更好,更有利于对高考选拔功能的发挥。

  复旦附中 李峻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点击进入查看更多08高考最新内容~~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