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辣评:北大的保送生也应该是“透明生”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7日 10:47   新京报

  截至7月25日,北大(校本部)今年录取了2675名新生,其中保送生达573名。同时,北大自主招生共录取658名,这两部分新生比例目前超过北大新生总数的40%。(7月26日《新京报》)

  一直以来,中国的高考制度给人的印象是机械、刻板,只认分数不认人。在这一制度下,很多偏才、怪才失去了走进高校的机会,由此人们感慨当年数学只考15分却能上清华的钱锺书,已成千古绝唱。

  不过,今天很多人却要从此改变印象了。在目前高考制度下,高校依然有极强的主动权。40%的比例,足以保证北大把自己想招的人都招进来了,足以保证那些偏才、怪才有栖身之处了。

  凡是过人之人必有过人之处。在这里,我很想知道那些被保送的学生有何过人之处?与其他学生相比,他们有什么理由被保送呢?然而,令人失望的是,我没能找到那些保送生的资料。不仅北大保送生的资料没有,其他一些大学保送生的介绍也根本找不到。这又是何原因呢?北大以及众多高校,为何不肯把保送生的信息向社会公开呢?难道,真如“江湖传言”,这里面存有“猫腻”么?

  我不敢妄加猜测,因为北大在我心目中是一块圣洁之地。但不能不说的是,高校的所有录取生都应该是“透明生”,这是出于公众对于教育寄予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纯朴要求。与那些通过正常途径录取的学生不同,保送生的录取往往量化的东西少,泛化的东西多,而且在录取过程中,他们直接面对的是固定的某所高校,故而说,他们的录取是不透明的。

  其实,公布保送生的信息并不难。以北大而例,只需要在其网站中把保送生的姓名、毕业学校、录取理由列出即可。流言止于公开,所有的“江湖传言”自然会不攻而破,而自证清白的高校,更会赢得公众的尊崇。

  当年的钱锺书是“透明生”,今天的所有保送生也应该是“透明生”。在此,我以公平公开公正的名义,以推行素质教育的理由,呼吁北大等高校把保送生的信息向社会全部公开。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北大 保送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