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塑造合格现代公民是高考应有之义(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07日 09:41   中国教育报

  ’08高考系列谈

  现代历史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区别于传统历史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充分发挥历史学塑造合格现代公民的功能。我们反对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并非只破不立,就历史学科而言,从学科中心走向公民教育是现代历史教育的最大进步。2008年高考历史科命题充分体现了这一历史进步。

塑造合格现代公民是高考应有之义(图)
高考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合格的现代公民。 CFP 供图

  -华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黄牧航

  过去我们分析一份高考历史试卷,往往习惯于从知识点的分布、考点与考纲的差异、难度、区分度等角度去进行评价,这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停留在从知识的层面去评价事物。我认为,知识的层面固然不可或缺,但评价历史试卷的价值取向更为重要。对于人文学科来说,没有了价值取向,所有的知识都是死知识。一份历史试卷最大的价值并不在于它考查了什么知识,而在于它倡导了什么样的价值观。

  两种课程观的冲突

  任何课程都是历史的产物,它因社会的需求而产生,也因社会的变迁而消亡。因此,任何历史上存在过的课程都有其历史价值,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价值又必将受到新的价值观的挑战。中学历史教师在课程改革中所碰到的种种困惑,从课程价值的角度去分析,基本上就是两种观念---学科中心的课程观与公民教育的课程观的冲突。教师在新课程实践中所遇到的许多问题,都可以从这两种观念的矛盾冲突中找到根源。

  什么是学科中心的课程观?简单说来,它倡导3种观点:第一,知识永远是第一位的。第二,完整的学科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第三,强调以教师为中心的接受教学论。以此反观我们的历史科教学,大致可以得出结论:建国后半个多世纪的实践中,我们基本上是严格遵循学科中心的课程理念,强调历史知识的教学,强调中学历史学科体系的完整规范,强调历史教学的讲授法。

  从传统的视角来看,学科中心的课程观无可挑剔。然而,从19世纪末以后,学科中心的课程观就开始受到人们的怀疑和攻击,各种反学科中心的教育流派纷纷涌现,它们立论点虽然不同,但大体上都认可3种观点:中小学教学的重心应该从接受学者书斋的学问知识过渡到尊重学生的本性与要求,承认儿童的学习方式同成熟学者的研究活动有重大的质的差异,学校课程必须同青少年的生活及现实的社会问题联系起来。归结起来,最集中的一点就是认为学科中心课程的致命伤是“见物不见人”,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心理和社会对学生的要求。

  在反学科中心课程观和史学理论发展的双重夹击下,20世纪初,西方的历史教学开始尝试走另外一条路——把历史科列入社会科中。在社会科中,尽管历史的内容仍充当主角,但已经是一个非学科的概念,它完全服从于社会科的课程价值——公民教育。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西方中学的社会科教育已经十分成熟,社会科中的历史内容已经被彻底改造,失去了传统历史教育的学究气和贵族气。与此同时,历史学科虽然在中学的某些学段里继续存在,但遭受反学科中心学派的轮番攻击后,也已经以完全不同于传统历史教学的面貌出现了。

  现代历史教育最突出的特点,完全区别于传统历史教育的地方就在于充分发挥历史学塑造合格现代公民的功能。反对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并非只破不立,就历史学科而言,从学科中心走向公民教育就是现代历史教育的最大进步。我国《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实验)》有明确的表述:“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普通高中历史课程必须全面实现其教育功能,在提高现代公民的人文素养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从今年高考的全国历史试卷来看,我们强烈感受到了两种课程观念的共存共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