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一家之言:体制束缚下中国大学难有学术一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8月14日 17:45   中国网

  作者:王攀

  中国大学,离“世界一流”有多远?日前,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世界一流大学研究中心在其网站上发布了“2008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这份排行榜显示,国内名校如北大、清华、上海交大、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都排在201至302的组别里,未能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之列。(8月13日《解放日报》)

  任何大学排行榜都有一定标准,标准不同结果也不同。我们没必要对中国大学未进入“2008世界大学学术排名500强”中前200名就耿耿于怀。就连排行榜的炮制者,上海交大高等教育研究院的研究人员也坦言“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存在的一些问题。但研究人员在解释中国大学为何没有进入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前200名时,其中一段话值得重视:

  国内一些名牌大学理科和工科的科研产出规模较大,但高质量论文比例较低,并缺乏国际级学术大师和重大原创成果。有的国内名校,其SCI(科学引文索引)论文数量与排名在第21-100名的世界一流大学不相上下,但“原创指数”不高,最终影响其排名。

  应该说,这是中国大学的一个普遍现象。与发达国家及日益强大的中国综合国力相比,中国大学的科研相当滞后。正如学者所言,中国大学的科研近年来的进步总体上是粗放型的数量扩张,原创性的、有重大理论影响或应用价值的科研成果比较缺乏,科研实力、学术水平和学术竞争力仍处于世界大学体系中的落后位置。所以,尽管中国大学发表论文的数量在国际上逐年上升,但论文的影响力相对走低,原创性科研能力连续下降。

  造成中国大学论文数量大、质量低、原创指数不高的原因,一是评价主体问题,二是评价标准问题。中国大学对学术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评价主体,不是学术界内部,而是行政管理部门,科学性当然不高。而在评价标准上,行政管理部门通过发表、出版论文著作的数量和课题的数量,依据杂志、出版机构的级别和立项鉴定单位的级别来认定学术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高低,难以真正科学地评价出学术科研活动及其成果的含金量。这就造成目前国内许多大学的科研评价只注重形式,不注重品质,真正有价值的学术成果难以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导致了目前高校学风普遍浮躁,学术上投机腐败,同时也束缚了教师的发展。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大学一流学术人才的拥有数量普遍短缺,更缺少国家范围内知名的专家学者。

  应该看到,造成中国大学在学术上落后的原因仍是体制问题。科研管理理念落后,管理体制与科研发展不相适应,科研管理体制的局限是贯穿其中的一个瓶颈。改变目前中国大学论文粗放型数量增长、质量不高、原创性不强的局面,关键一点是在科研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上遵循学术科研活动的特点和规律。要想使学术科研评价活动真正科学,就必须让学术界的专家和权威成为真正的评价管理主体,而不是那些行政部门的行政人员。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我要评论

不支持Flash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更多关于 排名 排行 的新闻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