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辣评:清华大学新生挫折教育是在“补课”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2日 20:37   东方网

  作者:奚旭初

  10月10日,清华大学启动“2008级新生导引项目”。“新生导引项目”将给学生一定的“挫折教育”,让新生客观认识自己。挫折教育内容包括成功人士曾经历过的挫折、学生入学后将面对的各种考试失败等。(10月11日《京华时报》)

  在新生中开展挫折教育,清华大学此举极具现实意义。如今许多大学生不仅吃不得半点苦,耐不得半点劳,而且受不得半点挫折,稍遇坎坷,就看天天矮,看地地窄,甚至走极端,舆论对此有一个生动的形容曰“草莓化”:外表光鲜艳丽,内里一片苍白;外面疙疙瘩瘩似乎挺有个性,其实却经不住一点挤压。少了精、气、神的“草莓化”,反映了教育的失误。一个人可以成不了“才”,但必须成“人”。让一个人成为“人”——这应该是教育最根本的使命。可惜的是我们的教育却偏离了这个根本。

  今天许多孩子从小到大,感觉到的都是“万物皆备于我矣”,几乎不知道生活中还有艰难困苦。而实际上,这是家长用溺爱虚构的“人造顺境”。当严峻的甚至是严酷的事实突然出现在孩子面前的时候,已习惯于把花团锦簇的假象视为天经地义的孩子,自然无法应对那巨大的落差。另一方面,在分数唯大的应试教育背景下,学校与家庭陷入了只要成绩搞上去,就可“一俊遮百丑”的误区。即使学生身上已露出“草莓化”的端倪,教师和家长也熟视无睹,依然奉行“别的全是假的,分数才是真的。”只“育分”不“育人”的结果,就是导致了青少年心理上的弱不禁风。一有风吹草动,就从妄自尊大的一个极端跌到妄自菲薄的另一个极端。

  清华大学对新生进行挫折教育,无疑是极其必要的,但是我们更须看到,人生走到了大学阶段,已不是非智力因素的最佳培养时期;在大学阶段修复人格缺陷,更多的只是“补课”意义。更不必说,我们不能总等到危机四伏了才想到“补课”。从这个角度考量,清华大学的“补课”,既暴露了中小学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缺陷,也是对中小学阶段养成教育的呼唤。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相关链接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