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作者:梁子民 毕文昌
梁:最近关于中学文理分科的事,引起各界人士议论。因为这个话题涉及国民教育发展纲要的一些思路,所以发表各种意见的人很不少。我个人的看法非常简单,中国中学的文理分科,是在基本教育制度严重不合理的情况下,少有的较为合理的一种制度空间,万不可以全面提高中学生的教育素质为由,轻易废除。
毕:中国中学的文理分科,严格讲,只是高二下半学期才成为事实,在此之前,中国的中学教育中,并没有文理分科的事实存在,这是我们讨论问题的一个基本前提。提高中学生的全面素质,这绝对没有错,但问题是我们现在如何理解中国的中学教育,如何理解中国中学教育面临的现实。中国的中学教育,在目前考试制度下,其实根本没有实现素质教育的可能,这个简单的道理,所有人都明白,但无法改变,因为中国的考试制度没法改变。中国中学教育完全由高考制度决定,这是基本现实,脱离这个现实,奢谈全面素质教育,难免流于空谈。至于中学文理分科,我们现在只看到它的不合理性,其逻辑起点是分科以后,学生的全面素质会受到影响,理工科学生缺少人文知识,而文科学生又缺少科学知识,其实这个判断在事实上基本不能成立。
梁:观察中学生的素质,我们一直有个误区,以为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就是文理皆通,且不说这个判断在逻辑上有没有道理,在事实上,这个判断其实合理性并不高。文理皆通对于开发人的全面素质和人的思维有极大帮助,主要指的是在思维的高级阶段。在这个阶段上,人类的一切知识皆有相通之处,但现实生活中,我们则必须把握知识分类的特点。在一般的人类生活中,我们必须承认和尊重这样的事实:在相当广泛的人类生活中,人类依靠的是某一方面单一的知识,而不是全面的知识,所谓专业和通才,在现实生活中其实并没有多少实际意义。我敢说,在中国绝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中,人文知识的现实作用,远大于理工知识,越专业的理工知识,在一般的社会生活中越少有实用性,除专业之外,人类一般的社会生活中,专业的理工知识很少有真正的现实意义,它具有的是专业价值和意义。我本人从事过近30年的编辑和学术研究工作,别人的情况我不了解,至少我个人的生活经历告诉我,我这一辈子所使用的理工知识,绝对不会超过小学水平,所以我们不能在理想的意义上,神化文理皆通的想象。
毕:一个基本事实是:中国的中学教育水平,一般认为相当高,但中国的科学创新水平却相当低,这是什么原因?关键问题还是出在中国的中学教育上。中国中学教育的绝对应试化发展,导致了两个极大的恶果:一是数理化教育水平严重偏离现实,以计算和做题为基本选择方向,对学生的创造性思路并不特别强调,许多创造性思路在教学中得不到尊重,中国中学数理化教育,表面观察,难度极高,但它只与考试相关,与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关系并不密切;二是中国的中学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才能特别不尊重。因为考试制度的设计,学生极难把自己的学习兴趣发挥到极致,最后把本来具有的创新潜质浪费掉了。而我们观察西方的教育,特别是欧美,它的中学教育,特别是数理化,难度远低于中国,但它的创新能力却远胜于中国,这非常值得我们反思。
梁:从现实观察,理数化好的学生中,确实有一些文史也相当不错的学生,但在文史方面极具才能的学生,对数理化知识一窍不通,却是普遍事实,我们得承认,在人类一般的知识系统中,完全文理相通并不是基本事实,它只在高级思维阶段才有意义,正视这个现实,我们才能把中国中学教育的意义判断清楚。如果不正视人类知识和创新的一般判断,简单以抽象地提高学生全面素质为理由,把中国中学教学中的文理教学简单统一起来,必然会影响中国创新能力的发展。因为在事实和经验中,文理皆通其实只是一个想象性的判断,在今后人类知识分工、专业化工越来越细的情况下,中学较早的文理分科,倒不失为一种良性的选择,比如对有语言天分的人,让他们把这方面的特长发挥到极致,有文史和艺术特长的人,让他们有更多时间增长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全面素质提高是个人今后发展的事情。
毕:中国中学教育中高二下半学期文理分科的事实,其实是绝对应试教育下,人们找到的稍有合理性和接近学生天性并尊重兴趣的一种选择。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