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2月11日,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自主选拔录取的面试同时拉开帷幕。这已经是两所学校第4年进行“自主选拔录取”,共有2700多名来自江浙沪的考生入围面试,最后将有1200名考生可获自主选拔预录取资格,这也是两校首次走出上海进行自主选拔录取。
家长、媒体热衷打听面试题目
11日上午,是参加上海交大自主选拔录取的浙江考生的面试时间,考场外却来了不少来自江苏的家长和考生。江苏考生是安排下午面试,但一些家长还是特意赶来打听面试的考法和试题。
另一边的复旦大学,首先进行的是上海考生的面试,考场外同样也聚集着几十名家长,谈论最多的也是面试的题目。
前来采访的媒体记者也在向参加完面试的考生打听题目,实际上,往年面试结束后媒体上都会公布一些通过考生回忆得到的题目,而一些网络论坛上也“流传”着不少“面试攻略”和“真题”,甚至有一些中介机构也打起了自主招生的主意,开设起所谓的“自主招生强化培训班”。
“对自主招生来说,打听面试题目其实没什么意义。”当有记者问其面试题目有何范围或者什么特点时,复旦大学招生办主任郑方贤是“一问三不知”。据他介绍,今年复旦大学的自主选拔面试共有包括1名中科院院士在内的252位正教授参加,“我真的不知道,每个老师有自己的专业背景和自己的个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判断能力来决定考生是否能够被预录取。”
用应试的理念看自主招生此路不通
虽然如此,但一些考生和老师、家长并不这么想。在上海交大的候考区域里,浙江省舟山中学的一位女同学就拿着一份中英文的自我介绍草稿,她告诉记者:“老师告诉我们,来上海之后要买一份《文汇报》,了解上海的时事。在学校的时候,两位老师扮演专家,对我进行过模拟面试,提出了一些问题,让我加强中英文方面的介绍。”
浙江学军中学的徐同学也告诉记者,自己在考前主要了解了时事方面的内容,到网上查看了交大的校史,还想办法搜集了以前的面试考题。
“这都是因为大家还在用应试教育的理念来看自主招生”,复旦大学党委书记秦绍德已经连续4年为自主选拔面试遴选工作进行动员了。他表示,用应试教育的理念去考虑现在教育改革的问题,都是“此路不通”,“我把面试的出题权完全交给老师,没有具体题目,只有大体原则。老师也是有个性,有智慧的,我怎么能代替252名教授的脑袋呢?”他尤其对一些中介机构举办的针对自主招生的培训班“深恶痛绝”,“这完全是一种误导”。
从上海媒体公布的一些面试题目来看,确实五花八门:天文地理、时事政治、个人喜好、人生理想,完全没有什么统一的标准。例如“金融危机下人们的心态”、“祖冲之是怎样计算圆周率的”、“对高中是否应文理分科的看法”、“对温家宝在剑桥大学遭遇掷鞋的看法”“爷爷的生日是哪天”、“你认为自己有什么缺点”……
大多数考生的感觉都比较一致:面试的题目是随机、开放的,很少有专业问题,而且是一种聊天的气氛,和以往的考试感觉有很大不同。“刚进去时有点紧张,坐下来和老师一聊就不紧张了。”报考复旦大学的一名考生对记者说。
要准备,不太可能
记者发现,不少面试题目是根据考生自身情况而“度身订造”的,比如在上海交通大学,一位宁波考生的父亲是私营业主,考官的问题就是“私营企业在这次经济危机中受到了怎样的影响?”而另一位来自宁波北仑中学的邵凯杰,则被问到“宁波与上海的经济有什么联系?”以及“怎么解决宁波北仑的环境污染问题?”浙江省衢州二中的程玲燕的面试题目则是“对衢州人懒、经济落后的说法有什么看法?”
郑方贤告诉记者,在面试工作开始前,每名面试老师会有专门的时间来阅读考生的简历和相关材料,并很有可能“对症下药”。
复旦大学一位参加面试的老师告诉记者,每个教授都有自己的学科背景和角度,即使是同一个问题,每个教授问的目的也不一样,关注点也不一样,而这些都是没有办法事先准备的。不同的角度,有助于达到同一种目的。例如,考察考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有的老师会让他列出两种难以忘怀的名著,是什么原因?是什么思想境界?“他平时也许没有想过这些问题,问着问着就看出来了。”
这位老师坦言,在面试中发现有些学生事先是有准备的,而且大多是中学帮助考生准备的,但他直言,这种准备实际上用处不是很大,对学生来说反而是失分。“这种培训往往不会很细、很深入,我们会追问,有的考生背着背着就戛然而止,因为他背完了。如果碰到背答案的,我们就会打断他们,问别的问题。”
“要准备,不太可能,完全是考平时的积累。”而另一位参加面试的老师认为,自主招生不仅是对学生提出要求,而且是对中学提出要求,“现在的学生,从小学到中学都太被动了,按理说,通识教育并不是大学的责任,而是从小就应该开始。”他认为,现在复旦大学自主招生的面还不大,“如果大了,就会对中学产生更大的影响。”
四五所高校同时考学生疲于奔命
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不少考生都至少参加了两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个别考生甚至参加了四五所高校的自主招生考试,但实际上考生对各高校的特点并不十分清楚,而只是表示“既然有机会,就不想错过”。
以上海的高校为例,今年元旦3天假期,就有上海交大、同济、上外、复旦4所高校进行自主招生考试的笔试,而华东师范大学与东华大学的笔试时间则同时安排在了1月18日。
因此有评论认为,自主招生成了另一种形式的高考,也有评论认为,自主招生成了高校争夺优秀生源的手段。
复旦大学招生办公室主任郑方贤表示,由于教育部规定各高校自主招生必须在元旦后开始,而各高校根据安排又必须在春节前结束自主招生考试,这就使得“扎堆”、“撞车”在所难免。
他认为:“所谓自主招生,首先就是要尊重各高校的自主性,何时考、考什么都由高校自己说了算,这样各个学校才能通过选拔考试凸显自己的育才理念,而考生也可以根据各高校的特点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高校,不用再盲目‘赶考’。”
郑方贤坦言,现在出现的一些问题,比如选拔考试时间冲突、考试内容或形式雷同等恰恰是大学没有自主性所导致的。“这当然是改革和前进中的问题,所以我们要鼓励大学的不同,只有大学都有自己的特色了,我们的高中生就可以各选所需了,自然也就达到了我们改革的目标了。”
“我们已经走了4年,希望有不断的改革,把应试教育的氛围冲掉,让学生有更多机会选择大学,大学有更多机会选择学生。这个过程比较艰难,从应试教育的死胡同里走出来比较难。”秦绍德说,学校的目标是希望有自主选拔人才、培养人才的自主权,打破应试教育,“但是要一步一步走”。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