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作者:朱永新(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
最近,由于正在公开征求意见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当中,涉及了中学阶段文理分科该不该取消,文理分科再次成了人们热议的话题。
这个本来属于常识性的问题,由于涉及众多考生及其家庭的切身利益,在各种调查中竟难分伯仲。其中,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理由主要有两条:一是认为中学生的压力现状不允许高中取消文理分科;二是认为文理分科反映了术业有专攻,教育应因材施教。
这两个理由本身是可以讨论的。首先是关于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习压力的问题。主张不取消中学文理分科的人认为,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已经够重了,如果取消文理分科,把六门功课变为九门,学生的负担会更加重。
其实,学生的课业负担与学生学习多少门课程并没太大联系。在这样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即使只学习一门课程,同样可以把学生搞得天昏地暗。学生的学习负担往往不在于他们学习多少门课程,而在于他们对这些课程有无兴趣。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东西,绝对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
问题在于,我们忘记了课程本身的意义。为了应付高考,我们不断加大学科的难度,不断扩大课程的知识容量,而忽视了课程的价值要素。大部分学生成为尖子生的陪读生,从而丧失了学习的激情与兴趣。
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降低学科的难度,加大学科的价值学习力度,解放大部分学生。真正吃不饱的学生可以借鉴国外的做法,利用假期选修大学的课程。其次,全面推进新课程关于必修课加选修课的规定,调动教师和社会资源,开设校本课程和地方课程,让学生有更多的选择机会。
第二是关于全才与专才的问题。反对取消文理分科的另外一个重要理由是,认为一个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学习的最佳时间也是有限的,面面俱到培养全才,只能浪费学生宝贵的时间和精力,抹杀学生的个性。
这个看似合理的观点,其实设了一个很大的陷阱。首先,从多元智能的观点看,绝对不能把学生的才能简单划分为文科或者理科。根据加德纳的研究,人的智能至少可以分为语文、逻辑数学、空间、肢体运作、音乐、人际、内省和自然探索等方面,其中又有交叉派生的新的组合。
其次,人的特殊才能、人的专业素质,是需要各种舞台、各种机会去展示、锻炼、发现的。钱伟长考清华大学时,是以文史见长的,其中历史得了满分。但他大学二年级时改学物理,最后成为一代宗师。在国外,大学生一般在第三年才开始选择专业,而且读研究生往往再改变专业,很少像我们这样“从一而终”的。这样,人生就有各种的可能性。
再次,文理分科也不利于专才的培养。过早分科,看起来让学生“术业有专攻”,有更多的时间学习专门的知识,更容易早出成果。其实不然。梁思成曾呼吁要走出“半个人的时代”,就是认为文理分科不利于人才的成长。钱学森也指出,“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人为地搞文理分科,对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可以说有百害无一利。”真正的大师,大部分是文理兼容的。
最后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文理分科是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但并不是这一次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中最重要最紧迫的问题,其中教育公平的问题,农村教育的问题,学前(幼儿)教育的问题等,都需要像对待文理分科问题一样,发动全社会的力量深入研究讨论。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