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让公办和民办高校在相同市场环境下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6日 10:10   中国青年报

  胡建波

  在经济全球化、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中,仅靠政府之力,运用计划管理的方法,举办高等教育,很难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社会的需求,不可避免地需要引入相对自由的市场和竞争机制,让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在相同市场环境下竞争。

  我国有十分庞大的高等教育消费者群体,但23%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较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高等教育提供者数量还不够。特别是本科教育,完全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很小,高校之间的竞争目标也不是为了满足消费者需求,从而造成了高等教育的社会评价度远低于其他行业。

  当前,以计划手段为主的资源配置条块分割,部门分割,生源、师资、资金的流动都有诸多障碍和限制,特别是生源不能自由流动,提高效率和改善效益无从谈起。

  美国高等教育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众所周知,美国联邦教育部的职能只有两大主项,一是针对学生发放联邦助学金,二是教育信息的搜集、整理与发布。这都是按照市场经济的制度需要扮演自身的角色。

  笔者以竞争市场所应具备的条件为依据,提出高等教育改革的4点愿景:

  一、适当降低举办高等院校的准入门槛,最大限度地吸引社会和民间资金投资高等教育,解决高等教育提供者数量不足的问题。同时,在中央和地方政府重点建设两级的助学贷款委员会和高校拨款委员会,针对贫困省区适当进行一些转移支付,让各个公办高校在资源竞争方面公开和透明化,以避免不公平现象发生。

  二、中央政府全面下放评估评价、资格准入、资源拨付等各项权力,只管理少数高校,建立以地方政府为主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通过地方政府的制度竞争可以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改善和提高,有利于解决高等教育产品不同质问题。

  三、倡导和支持第三方评估评价机构,由第三方中介机构进行教育质量的评估,政府退出评估活动,改而对评估机构进行认证。通过评估制度本身的竞争,建立能够使供需双方获得对称信息的正向反馈机制,解决信息不畅通问题。

  四、加大高考制度改革,适当借鉴西方大学的招生模式,给予高校和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自由选择权,并推动学分制改革及学分互认,允许在校学生自由转学,实现优质生源和校际资源的自由流动和匹配,解决资源流动的障碍问题。

  这些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多多少少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前进,但在10年前高等教育扩招时,过分关注当时的经济形势而只注重了扩招,没有进行深入制度改革,并且没有全面研究各项改革方案的相互匹配关系,错失了契机,这是十分令人遗憾的。

  高等教育改革是关注度极高,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达成共同愿景,以避免在政治经济形势变化时出现大的摇摆和反复,还需要做好时机和路径的选择,并制定较为详细的战略行动方案。

  在行动方案中,笔者认为应以地方高等教育的制度创新作为突破口,并进行系统的改革方案设计。目前,在复旦大学等教育部直属高校推行的自主招生改革,实际上改革层面是全国性的,很难进行配套改革,只能进行招生方面的单项改革,可推广性较差,对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的改革贡献有限。并且这个层级的高校改革社会关注度高,敏感性强,作为实验区来讲试错成本比较高。

  我国三十年改革开放的重要成功经验之一,首先是进行农村改革,其次是以区域改革为突破口,建立特区,进行综合改革。高等教育改革也应该“捏软柿子”,选择容易推进和实施的领域作为实验区。在民办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领域,供求关系已经开始逆转,消费者的可选择性强,市场化的基础已经具备,对于公平问题的敏感性也在降低,因此宜以某几个省为单位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实验区,改革层级上选择民办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分别制定“某省民办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方案”,各自实验,进行制度竞争。

  (作者系西安欧亚学院院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民办高校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