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自主招生试题引发校际争端 大学胸襟何其狭窄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2月19日 14:58   中国青年报

  这样的新闻读起来真让人难以置信,一道面试题竟引发一场校际掐架。上海交大今年自主招生中有一道试题,让考生“谈谈对浙大院士课题组成员论文造假的看法”,这个紧贴社会热点的考题本很正常,没想到却引起了浙大的强烈反应,该校学生将此题贴到论坛上大加批判,称上交大此举不厚道,有揭人短、争生源之嫌,于是也翻出许多上交大的学术丑闻。浙大招生办接受采访时虽表示这无可厚非,但还是说问题涉及兄弟高校,而且是负面的、情况还未查清的、容易引起联想的,这样做不太恰当,并意味深长地说“浙大的问题其他高校也有”。上交大也赶紧解释说这属“考官个人行为”。(《青年时报》2月18日)

  被一道涉嫌丑闻的面试试题激怒,撕破脸皮地翻人家老底,并神经敏感地上升到“争生源”——如此缺乏包容,足见心胸和气量之狭窄。

  浙大院士课题组成员论文造假,虽是负面新闻,许多情况也还未查清(浙大一副教授造假是确凿的),可能容易引人联想,但学术造假确实是当下一大社会时弊,将其反映到自主招生试题中有多大不妥?这仅仅是“为考能力而设计”的,无非是想考考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和思考,谈不上什么揭短(媒体的相关报道铺天盖地,有必要以此提起注意吗),也不代表上交大就对兄弟院校的这种丑闻嗤之以鼻坐看笑话,浙大本应淡然处之。如果为一道试题就大光其火,那如果我们的高考试题考美国总统的性丑闻,美国政府是不是可以视其为对美国的嘲讽,并上升为外交冲突?

  别说只是上交大考官出了一道试题,即使公开批评了,浙大又有什么不可以接受的?自己的教师做了这等丑事,别人怎么就批评不得?即使其他高校也有类似丑闻,就无权据此提出批评了?大学之间就学术丑闻之类的问题互相批评,本属正常。一方面,这是一种业内道德自律,以大学这个共同体的自治,来对一些共有的弊病进行深刻反思,以本群体共同的批评对造假、剽窃、失德等形成道德压力,让那些无耻的造假者和剽窃者丢脸。另一方面,这是大学应有的批判精神,大学作为这个社会的精神捍卫者,不仅要对公共问题保持批判精神,更要对自身存在的种种弊端进行毫不掩饰、毫不宽容的批评,为社会树立典范。

  可是现在,对批评表现出来的那种“草木皆兵”心态,那种护短心态和敏感,着实让人吃惊。即使考题里不谈及此事,它就果真不存在吗?你可以对兄弟院校表示不满,但你能禁得住整个社会谈论此事吗?

  这份神经兮兮的禁忌、草木皆兵的紧张,不仅让人看到某些深入骨髓的小气,更让人看到了中国高校的一个潜规则,那就是对彼此丑闻保持沉默,互相不揭短。正因为有这个潜规则,交大的试题才显得“不厚道”;也正因为如此,在某个大学曝出学术丑闻时,虽然社会议论纷纷批评如潮,兄弟院校却都会不约而同地保持沉默。所以有此种潜规则,一方面可能源于大家屁股上都不干净,另一方面是行政化的大学早就丧失了批判精神,而沾染了官场上那些“和谐”陋习。当然了,也正因为有这个潜规则,大学间对互相的丑闻缺乏批评,心照不宣地“谁也不比谁更高尚”,大学剽窃、造假等问题越来越严重,大学日益沉沦。

  整天说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看看真正的世界一流大学是怎么面对这种事情的。2006年,哈佛大学曝出丑闻,经济学教授施莱弗被指于上世纪90年代协助美国政府引入资本主义到俄罗斯时,在当地有私人投资,欺骗联邦政府——“诈骗教授”不仅激起了社会炮轰,更激起了兄弟院校批评。不仅兄弟院校批判“哈佛最黑暗时期”,甚至连本校教授都实名猛批,计算机科学系教授刘易斯表示:“时至今日,未有人说这是哈佛之耻,这是错事。亦没有人指这让哈佛大学蒙污。”

  回到浙大这件丑闻上,别说兄弟院校批判了,这所学校的教授不都噤若寒蝉?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自主招生 的新闻

·改革30年30城市变与迁 ·新浪《对话城市》 ·诚招合作伙伴 ·新企邮上线更优惠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