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新浪教育 > 高考 > 北京大学首届网上校园开放日暨本科招生咨询 > 正文
办学特色
追求“大气”的办学理念 法治时代需要精通现代法律精神、法律知识的专业人士,法治时代同样需要重视法律、具备法律意识的各行业顶尖人士。
北京大学法学院并不仅仅培养法律专业人才,更期望学生有一种宏大、宽广、厚实、高远的气概和气度。具体而言,学生应当:承担历史使命,关心中国问题,素质学术并重。
一方面,法学院要让学生基本掌握法律人的思维方式、思维能力,另一方面,要使他们具备广阔的视野、博大的胸怀,还有跨专业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法学院学生不仅要在未来引领中国法治事业、法学教育的发展,更要在自己最终选择的、可能并非直接从事法律的岗位上,成为拥有法律视野的顶尖人才。
各行各业杰出人才 在追求“大气”的办学方针指引下,改革开放30年来,北京大学法学院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大批人才,成为国(境)内外各行各业的栋梁、骨干和中坚,在当代中国政治、法律、经济、学术以及其他各界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
北京大学法学院向在国内、国外各行各业辛勤工作的院友致以敬意!
名师云集、教育尖端 北京大学法学院拥有许多蜚声中外的知名学者、跨世纪的中青年学术骨干。现有在职教授40名,副教授32名,讲师9名。其中,具代表性的学术精英有:
长江学者:陈兴良教授、朱苏力教授
全国十大杰出中青年法学家:陈兴良教授、张守文教授、陈瑞华教授
跨世纪人才:陈兴良教授、龚韧刃教授、吴志攀教授、周旺生教授、朱苏力教授
新世纪人才:张守文教授、陈瑞华教授、梁根林教授、汪建成教授、王锡锌教授
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陈兴良教授
在名师的言传身教之下,在北京大学法学院悠久法律文化传统的熏陶下,法学院学生能够接受高水平的、系统的、尖端的法学教育。
应需施教、与时俱进 法学是一门应用学科,必须关注社会实践,回应社会实践。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法治建设的不断推进,社会对法学教育、法学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为此,北京大学法学院始终坚持“北大是常为新的”这一理念,高度重视在本科教学中加快知识更新,形成了强调创新的课程体系。
比较法、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制度史、法律社会学、法律经济学、司法制度、法学研究方法、法律与文学、比较宪法、外国刑法、欧盟法、WTO法、证券法、审计法、会计法、反垄断法、证据法、仲裁法、海洋法等本科生选修课程,基本上都是在全国法学院中率先开设的。
目前,北京大学法学院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个:法理学、刑法学;北京市精品课程4个:法理学、刑法学、宪法学、国际经济法学。
为贯彻追求“大气”的办学理念,培养“厚基础、宽口径”的新型法律人才,法学院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本科生教学计划。法学院本科生学制为4年,需至少修满140个学分,其中包括全校公共必修课、大类平台课、素质教育通选课、法学专业必修课、法学专业选修课、毕业论文、实习、任选课。大类平台课是北京大学加强基础教育、素质教育的又一改革措施。法学院、政府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社会学系、信息管理系等六个院系,分别开出社科类大类平台课。
一直以来,法学院本科生经常辅修第二学位,经济学、外语(小语种,以日语、法语为主)、心理学、哲学、国际关系与对外事务、艺术学等成为选修率较高的学科。
实践教育、扎根社会 理论联系实际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也不是到处走走看看。实践本身就是一门学问、一门课程。北京大学法学院高度重视实践的意义,将其作为课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院不仅对社会实践提出了学分要求,而且,在全国最早开展了法律诊所教育,在全国最早聘任了专职的法律诊所教师。目前,已经建立了民事法律诊所、海淀区法律援助状况调查法律诊所、北大—迁西社区法律诊所、北大—密云区域法律治理诊所、谈判法律诊所、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诊所等多个法律诊所,学生通过法律诊所教育获得了许多参与各类法律实践的机会。
此外,法学院还有“北大法学社”、“北大法律援助协会”等多个学生社团或组织。法学院的学生经常在老师指导下举办模拟法庭、学术讲座、辩论比赛、学术论文竞赛、法律援助、公益法律等活动。
奖优助困、安心治学 鼓励、嘉勉是推动学生走向更好的主要力量;贫困不应该成为知识的敌人。鉴于此,北京大学法学院历来重视对品学兼优学生和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奖学金和助学金,以使他们放心、安心地学习和发展知识、技能。
目前法学院的奖学金走出了一条有学院特色的项目制发展道路,实现了单一化向多元化的转型;在功能上,实现了从单纯的奖励机制到人才培养机制的转型,在资金来源上, 实现了学校单一来源向广纳社会资源的转型。使法学院的学生通过各种形式和功能的奖学金制度,实现不断的成长与提高,开拓视野,面向国际,增长才干。为学生发展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更广阔的平台。
法学院的奖学金项目包括六方面内容:北京大学法律人才培养基金、奖学基金、海外实习奖学基金、社会实践奖学基金、科研奖学基金和海外交流奖学基金。已设立项目总数达 28项,其中法律人才培养基金1项、奖学基金19项、海外实习奖学基金3项、社会实践奖学基金1项、科研奖学基金1项、海外交流奖学基金3项。本年度共有347名学生获得了奖学金,占学院总参评学生人数比例的26%。学院申请制奖学金97名,占所有获奖学金学生人数比例28%。
对于家庭困难学生,除学校提供各种助学途径外,法学院的老师、校友和关心支持法学院的友人们,还捐助设立了共10项助学金,资助范围覆盖本硕博各类学生,本年度共有37名学生获得学院助学金资助得以顺利完成学业,占所有获助学生人数比例的26%。
学术重镇、法学殿堂 北京大学法学院现有包括金融法研究中心、房地产法研究中心、财经法研究中心、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公众参与研究和支持中心、国际法研究所、人权研究中心等在内的30余个研究中心(所),它们是开展学术研究与交流的重要舞台。
法学院主办了包括《中外法学》、《国际法与比较法评论》和《金融法苑》等在内的11种学术刊物。其中,《中外法学》是全国法学界最权威的学术刊物之一。此外,法学院研究生独立编辑的《北大法律评论》,被同行公认为是最好的研究生学术刊物。作为法学院院刊的《北大法律人》,也是一份由学生自主编辑的报纸。
法学院创办的法制信息中心,拥有全国高校最大的法律电脑检索系统。法学院图书馆是藏书丰富的法律图书馆,也是北京大学的法律文献信息中心,并被指定为联合国资料保存图书馆。法学院图书馆现有中外文书刊10万余册,馆内设有期刊阅览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中文书库、外文书库、台港澳阅览室,并有60余台连通国际互联网和法律数据库的电脑。设施更先进、功能更完备的新法学楼正在筹建之中。
目前,学院已建立了“法律学生学术创新能力建设”项目和“法律学生学术与文化国际交流促进”项目,并以此为平台,大力促进学院学生的学术研究活动。项目包括:国际访学计划、高校法律学生论坛、学术名家系列讲座、学术创作竞赛等学术精品活动。在学院搭建的平台上,学生一入学就可以在名师的指导下,在优秀学长的引领下,步入法学的殿堂,接触到最为前沿的学术观点、收获到最为精深的学术启蒙。
光辉的职业发展
北京大学法学院毕业生以理论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能力强而著称。近年来,法学院50%左右的本科学生毕业后选择出国深造或继续在国内著名高校读研;选择就业的学生,或被各级重要国家机关、司法部门录用,或到国内外著名律师事务所、知名企业工作,不仅在国内外法律舞台上,而且在各行各业,都倍受赞誉。已经功成名就的学长、前辈,更是激励法学院后进毕业生奋发图强,并为他们提供广阔的联系网络。
面对日趋激烈的就业形势,法学院专门成立了就业指导办公室,加强对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引导学生从入学开始,做好学业规划、生活规划和职业规划,为学生提供求职技巧培训、社会实践机会以及丰富的就业信息,帮助学生在毕业时顺利走上工作岗位。法学院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课程、拓展实习单位源、实习激励机制、实习指导机制等工作完善学生实习平台,加强学生实习的指导、激励力度,从而提高实习经历对学生在职业规划、实践能力、择业就业等方面的意义和价值,帮助学生在真正走入社会、步入职业生涯前做好最充分的准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