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课外活动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16日 21:04   北京大学招生网

  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信息学院学生们的业余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参加各种业余活动不仅能够陶冶性情,锻炼才干,而且可以培养学生们服务社会的责任感。下面摘取的仅仅是几个片断:

  2007年,信息学院在“北大杯”足球、篮球等大球项目中均进入前四名。

  2007年5月,信息学院获得北京大学数学建模大赛团体第一名。

  2007年12月15日,信息学院于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举办了一年一度的新年联欢晚会。晚会由同学们自编、自导、自演,并邀请了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央视全国青年歌手大赛获奖歌手等专业演员参与。

  2008年3月开始,信息学院“lab”杯系列体育赛事开始,在近1年的联赛中,全院共有约1000学生参加了不同的赛事。

  2008年8月—9月,信息学院150余名同学参加了奥运会鸟巢和乒乓球馆的志愿服务工作,为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做出了突出贡献。

  2008年12月14日,信息学院320余名师生参加了学校“一二·九”大合唱,同学们热情、真挚的演出博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最终获得大赛第四名。


奥运志愿者参加鸟巢赛场服务
奥运志愿者参加鸟巢赛场服务
学生志愿者参加短道速滑世界杯赛事服务
学生志愿者参加短道速滑世界杯赛事服务
学生参加“一二九”文艺汇演
学生参加“一二九”文艺汇演
毕业生情况

  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多年来培养了一大批毕业生,他们工作在全球的不同国家,为母校赢得了荣誉。据统计,每年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约60-70%的毕业生取得保送研究生(保送到本学院的大约占50%)的资格;约有15-20%的毕业生选择出国继续深造;对于少数愿意直接就业的本科毕业生来说,就业机会非常多。以2007年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就业43人,所去单位性质及人数为:机关1人,科研设计单位2人,金融单位2人,企业38人 ;从企业的性质来看,这些企业有世界500强的IBM、中国电信、中国银行,有著名企业Google、百度、华为、德勤会计师事务所、康佳集团、北京海尔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新浪等,绝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学以致用、发挥所长。2008年我院就业率为96.2%,除定向生13人外,315位可分配毕业生中180人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占57.1%,82人出国留学,占26.0%,39人就业,占12.4%。

  杰出毕业生举例:

  计算机系毕业生:丛京生(1981级本科, UIUC博士)目前任UCLA大学计算机系主任、教授,IEEE Fellow;张辉(1984级本科,Berkeley博士),CMU大学计算机系教授,ACM fellow;陈华(1997级本科,2001级硕士),酷讯公司创始人、CEO,毕业一年即获1200万美元风险投资。据不完全统计仅计算机系毕业生目前在欧美知名大学任教的就有33人之多。

  电子学系:王志东(电子学系1984级本科)原新浪网首席执行官兼总裁、现点击科技总裁;高鸿钧(电子学系1984级本科,1994年获得北京大学理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副所长、教授,纳米物理与器件实验室主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科院“百人计划” 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王博璐(2000级本科生),纳米电子材料研究在Chem. Phys. Lett。等杂志上发表论文3篇,投稿2篇,毕业时被哈佛、斯坦佛等10所大学邀请。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李逸楠(2003级本科生)的论文入选数据库领域顶级会议SIGMOD,并获最佳本科生论文奖。

  微电子学专业王莎莎(2002级本科生),获2004-2005年度北京大学创新奖、2005-2006年度校长基金优秀论文、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十佳本科毕业论文、发表论文4篇,其中3篇第一作者。申请专利1项。申请出国拿到 Stanford、Caltech、MIT等名校offer,最后去向为 Stanfor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从沙滩到未名湖,从红楼到理科楼群,驾驭着现代科技列车飞速前进的北大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正在欢迎您——新北大人的到来。

  附录:

  北大信息科技学科重大成就全国高校首屈一指

  北大的信息科学技术学科是中国高校最早的信息科学技术学科。几十年来,北大的信息学科在计算机科学、微电子、卫星通信、光纤通信、物理电子学、量子电子学、声学、信号处理等万面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世纪70年代我国第一台百万次数字计算机150的研制,80年代卫星通信和光纤通信系统的研制和应用,90年代纳米电子学,量子电子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微电子技术以及拥有自全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领先的指纹识别系统等等,都对国家的经济发展、国防建设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乃至生活和工作方式的改变产生了重大影响。此外,北大信息科学技术的学术成果在相当程度上代表着国家的水平,一些成果得到国际公认。特别是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万名人才,出版了很多专著和系列教材,在我国信息科学技术人才培养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涌现了大批的科研成果:

  青鸟工程——中国软件工程研究与实践的先驱

  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家“六五”计划开始,国家计委、科技部等主管部门持续重点支持由北京大学牵头、中科院院士杨芙清教授主持的科技攻关课题——青鸟工程,历经近二十个春秋,其目标是以实用的软件工程技术为依托,建立基础,推行软件工业化生产技术和模式,提供必要的工业化生产手段和装备,形成规模经济所需的人才储备、技术储备、产品储备。

  青鸟工程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北京大学为首的科研、教育和产业发展团队,国内20多家著名大学、科研单位和企业,超过500多位科研人员相继参加工作,建立起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工程环境和技术,形成了较完善的软件开发技术、管理方法、支撑工具和标准规范体系;形成了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研究开发队伍,已成为我国软件工程技术研发与实践的重要力量。青鸟工程在国民经济和信息化建设中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曾于1996年荣获电子工业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998年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当前,青鸟工程在已有成果基础上,正在公共软件构件库体系、应用服务器、操作系统、信息安全、Soc等基础研究和中间件与网络软件平台等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续进行深化研究,并加大应用推广力度,扩大人才培养规模及层次,为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和国家信息化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天网搜索引擎系统——互连网搜索的强大工具

  该系统是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文编码和分布式中英文信息发现”的研究成果,国家 973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基金资助。它致力于探索和研究中英文搜索引擎系统的关键技术,向用户提供更为快速、准确、全面、时新的海量web信息导航服务。它目前是全国最大非商业搜索引擎,每天接收 50万人次访问,提供对1亿个网页查询服务,提供对 2000万个非网页文件的查询服务。在国家973和985项目支持下,基于天网搜索引擎的“中国Web信息博物馆”研究项目正在进行,目前中国Web信息博物馆已有五亿以中文为主的网页,平均每月以一千万网页速度扩大。

  “中国芯”——“北大众志’’微处理器

  微处理器既是计算机中的核心部件又是信息产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作为知识经济的“脑细胞”,几乎所有的现代电子设备中都“跳动”着各种各样的微处理器,如PC机、手机等。1999年,北大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套支持微处理器正向设计的软硬件协同设计环境,并设计成功16位微处理器,“中国芯”也随该项成果的发布在国内被广泛认同。 2000年和2001年,又分别研制成功我国第一种支持32位和16位两套指令系统的定点微处理器UniCore32;和64位浮点协处理器UniCore—F64。2002年,成功研制“北大众志—863'’CPU系统芯片,该芯片集成了CPU以及计算机南桥北桥芯片的大量核心功能,是目前国内自主开发的最大规模的CPU系统芯片(SoC),集成度达800多万个晶体管。采用“北大众志—863”CPU的北大众志网络计算机正全面产业化,并在政府办公、学校教育、企业管理等领域成功应用。北大微处理器研发中心具备国际先进的研究和开发环境,拥有价值3亿多美元的设计工具和仪器设备,正在开展多项0.25微米、O.18微米和0.13微米工艺的CPU和系统芯片的研究开发工作。

  汉字精密激光照排系统——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

  以北京大学王选院士的发明成果为核心研发的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实现了我国报业出版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的技术革命,并以此技术为核心,成功研制了方正中文电子出版系列产品,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十大科技成就等国内外奖励二十余项。该系统占领了90%的国内报业出版业排版系统市场,以及80%的海外华文报业市场,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报业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王选院士因此荣获2001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以此技术为核心的“汉字信息处理与印刷革命”成果入选“二十世纪我国重大工程技术成就”。以激光照排技术为基础创立的北大方正集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6家上市公司和遍布海内外的20多家企业,是500强国有大型企业集团之一。

  随着全球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充分利用在汉字信息处理、网络传播方面的技术积累,结合相关技术的最新发展动态,开展了网络传播、数字版权保护、数字信息(图形、图像、视音频等)处理、网络与信息安全等领域的技术研究与开发,取得了一系列的科研成果。

  卫星通信,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中国重要的通信研究基地

  当前信息社会中最重要的通信方式无疑是无线通信、光纤通信和卫星通信。卫星通信借助于地球轨道卫星的转发实现千里之外的远距离通信,覆盖面积广大;无线通信通常借助于无线电波或光波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光纤通信利用极细的石英玻璃纤维传播光信号,现在单根光纤已经可以支持上亿路电话,传输距离上万公里。以上三种通信方式的有机结合构成了完整的通信网,从而可实现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任何人之间的通信。

  北京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开展卫星通信、无线通信和光纤通信研究已有 30年历史,拥有国内顶尖的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卫星无线通信实验室。我院在1997年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工程化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广州—深圳国家光纤通信干线( “4X2.5Gbit/s 154km双向无中继波分复用光纤通信系统工程”)。该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现在该项技术已经成为光纤通信技术的主流技术。1998年我院又与兄弟单位一起完成了国内第一个全光通信试验网和中国高速互联研究试验网。在卫星和无线通信方面,我院成功地完成了全部用自己技术实现的完整的综合业务VSAT(小口面天线地面站)卫星通信网、CDMA无线接入网等国家重大项目。目前我院正在开展超高速大容量光通信系统、光网络、第四代移动通信、无线光通信、宽带卫星通信及下一代网络技术的研究工作,这些技术将是下一代通信技术的基础。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