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校志愿专家谈平行志愿填报三大原则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01日 10:42   新闻晚报

  准确定位原则

  因为平行志愿是按照考生的分数依次投档,因此考生预测自己在所有考生中的名次(位置),对准确填报志愿十分重要。

  具体定位的方法包括:

  名次定位法。根据自己在区县模拟考试中的成绩,类推自己在整个考生中的位置。首先确定自己重点考虑填报的批次,其次考虑在这一批次中,自己能被哪些学校录取。

  比例定位法。根据自己在所在中学的排名 (平时成绩+多次模拟考试成绩),对照往年该校相同情况考生报考学校情况,决定自己所填报的志愿。虽然2009年与去年相比,考生数减少,但是,总体录取比例并没有多大变化,因此,各校被各批次录取的学生比例与往年大致相当,学校往年的各批次录取比例,对于确定今年的报考重点,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另外,往年与自己相同情况考生被录取的学校,也可以作为自己填报学校的参照。

  比例定位过程如下:

  根据自己在所在中学的位置,确定大致选择学校

  你所在中学

  你所在中学往年的升学情况:一本比例 本科比例

  你的大致位置:列学校前 %

  你重点考虑的批次

  你所在中学往年同情况学生的走向

  你可选择的学校志愿

  在进行比例定位法时,要考虑有关政府加分因素。如果获得政府加分,也就意味着自己的高考原始分增加相应的加分值,在所有考生中的排名将大大提高。

  另外,要对自己的成绩,进行分析,是处于上升,是保持稳定,还是逐渐下降,由此预估自己高考中可能取得的成绩。分析成绩趋势,可把高考前多次综合测试、模拟考试,在全年级中的名次(不能用绝对的分数,分数无法反映在考生中的名次情况)列出来,以每次考试为横坐标,名次为纵坐标,把各名次连线,即可得到成绩趋势。

  考生在定位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首先,客观分析自己潜力空间。分析自己的成绩是逐渐上扬还是逐步下滑,有否保证持续上扬势头的能力,以及止住下滑势头的可能。实力定位偏差,往往是对自己分析不够所致。有不少考生——包括市重点中学考生、较好区重点中学考生、偶尔考试出现极好情况考生、听多了赞扬声和“好话”的考生——在分析自己时,具有“优势意识倾向”;而另一部分考生——包括普通中学考生、较一般区重点中学考生、偶尔一次考试极差考生、经常听到不利评价的考生,在分析自己时,则可能具有“劣势意识倾向”。考生应客观分析自己的实力,不要受外在环境过多的影响。

  其次,准确分析加分对自身实力的影响,了解自己获得的加分,是“政府分”,还是“学校分”,是加在原始分数上,还是加上投档。有的同学由于不仔细分析政策,把学校加分理解为原始分加分,结果导致报考学校定位太高。甚至有一些家长,在录取开始时,才对加分政策的执行细节 “恍然大悟”,这时要求更改志愿,或者申诉说自己没搞清,都是无济于事的。值得引起考生注意的是,有一些考生获得加分之后,认为自己对于某所学校是十拿九稳,于是放弃了对自己严格的要求,结果导致考试失利。加分更应该成为心理“按摩器”,降低考生的心理紧张情绪,使自己保持平和的心理——有一名考生,高考第一门语文,就出现不该的失误,考完结束,他想:“我有10分的政府加分,这失误,就用那10分来填上吧”,由此调节好自己的心情,又信心百倍地投入下一门考试——而不能由此让自己误以为进了保险箱,这种想法是很危险的。

  再次,投档加分不影响实力定位但减少报考风险。学校加分一般加上投档线上,由于今年实行105%投档,因此,学校的投档线与实际录取线相差不会太大,因此,学校加分不应成为考生考虑自身实力达到某校录取要求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有投档加分,基本确保了考生投档到该校之后不会被退档,因此,减少了报考该校的风险,即要么不被投档,要么投档即被录取 (除非投档考生获得该校加分者甚多以及本人的考分与加分在投档考生中最低并不服从专业志愿调剂)。

  最后,辩证看待“超常”“失常”可能性。多年的高考实践表明,在高考中出现“超常”和“失常”均是极低概率事件,否则这一选拔人才的制度也就失去了合理存在的基础了。所以,考生不要过分担心考场会出现失常,也不要过多寄希望于出现奇迹。新书介绍

  由著名高考咨询专家熊丙奇教授主编的 《高考头等事——上海高等院校报考指南2009》一书,近日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

  本书将政策解读、往年信息充分结合,力图家长和考生简便操作。据熊丙奇介绍,在多年的上海高考咨询中,他发现,一些在专家看来极其简单的概念,家长们却要耗费很长的时间,而由于基本的概念理解错误,造成高考志愿填报失误。

  将志愿填报与职业生涯规划紧密结合,是本书的又一特点。高考并非求学的终点,选择一所学校、一个专业,是为了更好地学习,更好地发展自己,脱离长远职业生涯规划的高考志愿填报,有可能在高考录取时,是成功的,但置于未来的长远发展中,却有可能是“失败的”。因此,本书站在求学角度、就业角度,来看高考志愿,引导考生分析的个性、兴趣,然后结合实力,定位自己理想的学校和专业,避免出现“郁闷”志愿。

  发展兴趣原则

  平行志愿填报给了考生选择同一层次院校的更多机会。在以前的志愿填报中,考生只能在复旦大学、上海交大、同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华东理工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高校中选择一所作为第一志愿填报在第一批志愿中,这些学校如果同时出现在志愿表上,将被认为是志愿填报失误。而如今的平行志愿填报,可以从这些学校中选择4所作为平行志愿,因此增加了学生的选择空间。

  在过去的志愿填报中,考生经常出现的焦虑是选好学校还是好专业的问题,即在一所好学校的冷门专业和一所差一些学校的热门专业中作选择,在新的志愿填报中,这个问题可能成为,多数学生将进一所好学校的冷门专业作为A选择,把进差一些的学校的热门专业作为B选择,这样导致的问题是,考生完全不顾自己的兴趣、爱好,而按分数高低选择学校。

  为此,有必要提醒考生,要在志愿填报中,应该在自己的实力范围内,注意自己的学校兴趣和专业兴趣,并按学校兴趣和专业兴趣配置志愿。

  拿学校兴趣来说,考生应该根据自己的实力,列出自己最想进的学校、比较想进的学校、一般想进的学校、可以进的学校等,来考虑自己的平行志愿组合,可以把最想进的学校作为A志愿,把比较想进的学校作为B志愿,把一般想进的学校作为C志愿,把可以进的学校作为D志愿,由此把志愿选择真正作为兴趣选择。

  拿专业兴趣来说,考生应根据自己的专业兴趣,列出自己喜欢专业在相关高校开设情况,并结合该校的办学地点、办学条件、办学实力,列出自己的志愿选择。事实上,平行志愿填报可以较好地发展考生的专业兴趣。比如,某考生喜欢英语专业,他完全可以以这一专业兴趣为线索,列出开设这一专业的上海高校,分析自己的实力与高校的对应的情况,由此把这些学校作为自己的平行志愿。

  统筹搭配原则

  填好平行志愿,必须做好各志愿间的搭配。第一批、第二批平行志愿4个学校志愿间大致可以有以下搭配方式:

  A志愿——“冲”

  B志愿——“稳”

  C志愿——“守”

  D志愿——“保”

  A 志愿“冲”,指如果考试发挥得好,有一定希望被录取的学校。是否选择“冲”,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冲”的风险,主要为投档而被退档的风险,如果求稳,应该放弃“冲”的打算;二是自己学习发展趋势,是逐步提高,还是保持平稳,或者下降,如果下降,应该放弃“冲”的打算。

  B志愿“稳”,指如果正常发挥,有很大希望被录取的学校。当A志愿投档未进时,表明自己的考分离开自己的预期理想有一定差距,这时,B志愿应该追求稳,而不应该再选择“冲”。

  C志愿“守”,指高考发挥不太理想,未能投档到A志愿、B志愿,希望能被下一平行志愿录取,守住自己高考的最低梦想。

  D 志愿“保”,指在综合考虑高考发挥、其他考生走向因素情况下,选择一所自己在发挥最不理想,全面考虑其他考生走向之后,可以保底的学校,可保住自己被录取的机会。对于不同考生来说,保底的院校各有不同,有的考生则可能选择录取分数处于中下层次的高校作为自己的保底志愿;有的考生可能选择往年录取分数一直为一本线、二本线的学校作为第一批志愿和第二批志愿的保底志愿;还有的考生可以选择往年接受加分投档和降分录取的学校作为保底志愿。这也就是说,平行志愿填报一定要注意“冷热”搭配,志愿中允许出现十分热门(考生报考走向集中)的学校,但同时必须考虑一些冷门的学校,不要一味追逐热门,导致投档失败。

  以上搭配方式,也就是通常所说,发挥很好被A学校录取,发挥正常被B学校录取,发挥再差应该被C学校录取,实在不行,应该有大学可上。对应于这样的搭配方式,我们会发现,如果某位考生把自己“最稳”能上的学校放在第D志愿,其实是不可取的,存在自己高考发挥不理想、其他考生走向过于集中所导致的报考失败隐患。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志愿 填报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