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2009决胜高考宝典:考前家长如何缓解考生压力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5月31日 13:10   长江日报

  你懂健忘,孩子爱交流了

  家长考前要多当倾听者

  ■杨翠芳,女儿杜晓姣,去年四月调考509分,高考以557分考入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

  杨翠芳的考前经验是:在孩子面前,不把高考当做生死攸关的大事,以平常心去对待。去年高考前,她对女儿说得最多的是:“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高考只是对于你高中学习的一次检验,只要你真正努力了,不管结果怎样,爸妈都不会怪你,你自己也不应该觉得有什么遗憾。”

  杨翠芳称,高考临近,自己在女儿面前扮演的角色,不是“教育者”和“引导者”,更多的是“倾听者”和“交流者”。

  因丈夫常年在外地,陪伴女儿的工作自然落在了杨翠芳身上。对于女儿的学习,她一向采取“放羊吃草”的方式,让女儿自由支配。考前最后一段时间,她不会刻意针对高考找女儿谈心,也不会总在女儿身边反复强调“要高考了”这个话题。

  正因她如此“健忘”,女儿更愿意让她了解自己的生活。有时女儿讲自己复习方面的状况,有时也偶尔抱怨一下压力比较大。这时,她都会放下手边的事,安静地听女儿讲每一句话。她说,虽然很多时候并不能帮女儿解决什么,但有时候,倾听也能够帮孩子分忧,一两句鼓励的话也能增加孩子的信心,让孩子能更轻松地复习。

  此外,杨翠芳会留意跟高考有关的信息,她总会把自认为重要的信息或经验跟女儿交流、探讨,从别人的经验中吸取教训,使女儿成长。

  女儿高考时,常年在外地工作的丈夫千里迢迢赶回来,陪伴女儿共同经历这个重要时刻。杨翠芳跟丈夫商量好,两人“分工合作”,丈夫负责送考,而自己负责安排饮食,做好后勤,保证女儿安稳度过这两天。

  你不轻松,也要装轻松

  家长要当好考前“演员”

  ■陈红,女儿陶诚,高三历次模拟考一直在二本二左右徘徊,高考却以552分考上华中师范大学。

  陈红回忆去年陪伴女儿高考时,仍很兴奋。“我和她爸爸都请了假,我们努力让家里的气氛乐呵呵的。”陈红说,实际上,这只是陶诚看到的表象。

  高考那几天,家里的实际状况是如临大敌,陈红和老公都紧张得不得了,甚至都曾失眠。但在孩子面前,还是表现得很随意,无论有多紧张也不能给孩子看到。

  陈红说,那时感觉一向独立的女儿反而更依赖自己,复习累了就会往她身边靠。这时,陈红会告诉孩子,其实妈妈对她要求不高,只要能正常发挥,考个二本院校就可以了。同时她也暗示孩子:“要是能考个一本院校,妈妈会高兴得晕过去的。”

  高考那天,在孩子乘坐校车出发去考场后,陈红不放心还是偷偷跟到了考场。第一场考下来,陶诚出来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找妈妈,她说她知道妈妈一定会来的。回到家后,陶爸爸亲自下厨做的饭菜也端到了桌上。陈红说,这时候孩子感觉很高兴。“高考这两天一定要把家里的气氛调节好,要让孩子有个好心情应考,千万不要把家里的氛围搞得太紧张。”

  第一天考完后,在陶诚复习一段时间后,一家人到湖边散步。陶诚说,平时爸妈都很忙,很少会像这样散步,她说那天晚上她很高兴,考试的烦恼全被抛到了脑后。

  你目标低,孩子压力小

  家长最好目标定小点,学习说少点

  ■胡友珍,儿子李康去年四月调考未达二本线,高考考入中南民族大学

  说起儿子的高考成绩,胡友珍至今仍感意外。“也许低要求更能让孩子高考发挥超水平。”回忆起自己去年的助考经验,她这样说道。

  胡友珍说,儿子当时成绩并不算顶尖,几次调考都在二本线附近徘徊。为此,她非常现实地将儿子的高考目标定位为二本院校,并将这个想法告诉了儿子。

  胡友珍说,此前儿子已获江汉大学自主招生资格,只要考上二本线,就读该校没问题。此外,儿子成绩虽不拔尖,但从调考来看,考上二本线问题不大。“给儿子定一个肯定能达到的目标,也是想让他宽心。”

  胡友珍回忆,因为自己的目标很轻松,儿子在最后阶段压力也不算太大,学习自觉性也很高。她只是在旁边注意收集和考试有关的信息和经验。每天上班时,她都会买上几份刊登有高考经验的报纸,然后将其中对儿子有借鉴作用的内容在吃饭的时候讲给孩子听,“讲多少看儿子的情绪。”她说,如果儿子情绪好,她会多介绍一点,否则会立即打住。

  胡友珍说,每天在家无论儿子学习时间长短,她绝不会干涉。每逢周末,儿子和同学去打球,自己也会放行。“最后阶段的学习安排最好让孩子自己安排。”胡友珍认为,高考的重要性被强调得太多,高三孩子也到了懂事年龄,因此他们绝不会对学习马虎懈怠,而孩子的实际情况也只有自己最清楚,因此他们的学习和休息安排肯定是最适合的,家长也没必要多做干涉。

  孩子哭,让他充分哭

  要让孩子完全发泄出压力

  ■张艳玲,女儿闵捷去年高考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

  说起女儿高考之路,张艳玲最大感触就是:家长一定要学会帮孩子排解压力。   

  高中期间,为方便女儿上学,母女俩租住在学校附近。最后冲刺阶段,因为紧张、任务重,闵捷突然患上了腰肌劳损,因此经常哭,甚至会因小事发脾气。

  张艳玲说,每次遇到女儿哭或生气,她不会立即制止,而先让孩子“充分发泄”一番,然后再安慰女儿。孩子发脾气或哭,实则是在发泄压力。她说,高考的压力在考前几天表现最为强烈,孩子出现情绪波动很正常。如果此时家长跟孩子太过较真,反而会让孩子认为得不到家人的理解,压力更大。

  张艳玲称,家长主动关注孩子复习,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你不信任我,我还不能让你完全满意。这样会增加孩子的备考压力。因此,最后阶段除非女儿要求她帮忙考察知识点外,张艳玲都在忙自己的事。

  张艳玲回忆,闵捷在考前一天,不小心扭伤腰,腰肌劳损发作得更厉害,甚至连弯腰系鞋带都困难。首场考试结束,女儿回家大哭一场,认为自己考砸了。面对这样的状况,张艳玲不慌不忙,而是岔开话题,并告诉女儿“自己不在意考试结果”。最终,公布高考成绩,女儿语文考了134分!

  张艳玲说,因太关注高考成绩,孩子总会抱有最坏打算,甚至夸大其词。实际上,孩子是希望借此得到父母支持的态度。此外,就算孩子真的失误,结果也无法改变,明智的家长应帮助孩子忘记过去,调整心态完成剩下的考试。

  你平静,孩子才平静

  考前家长要管好自己的嘴

  ■甘亚玲,女儿胡诗雪,2008年以617分考入北京大学法学院,现为北大大一学生。

  甘亚玲是属于放养到底的家长。她给女儿足够空间,哪怕是高考临近,也绝不多问多管,“我知道她心里有数。”

  高考前,甘亚玲相对问得较多的是:你都按计划进行了吗?在考前一两天,女儿的计划也具体到每天每个时段应该复习什么。甘亚玲称,对于高三家长而言,最后要做的是提醒孩子按计划进行。

  考前一周,女儿学校放假。甘亚玲严格按照高考各科时间点,帮孩子调整复习时间,以便女儿提早找到兴奋点,晚上11时一定准时睡觉。

  “我们平静,她才会平静。”高考逼近,甘亚玲夫妻俩都很紧张,但不露声色。甘亚玲说,高考前一天,女儿在家复习,夫妻俩依然看新闻,只是声音调小了。

  甘亚玲称,母女俩即使聊天,也很少聊学习,“学习只有孩子最清楚,家长帮不上忙,只能帮助孩子调节心态”。胡诗雪四月调考,数学考试因生病没及格,受到很大打击,当晚,甘亚玲到校安慰、开导女儿,并开玩笑说:“不错不错,最差的情况你也看到了,以后咱什么都不怕了!”

  高考前夕,甘对女儿说,冲北大是咱们的目标,但最差也可上武大的自主招生。在甘亚玲的调侃式鼓励下,女儿以接近满分的数学成绩回报了妈妈。

  因离考点远,高考前一天,胡诗雪自己准备好了所有物品,母女俩临时住进宾馆。甘亚玲提醒:孩子考试的必需品一定要孩子自己准备;特别是高考所需文具,最好不用新的,以免孩子用起来不顺手,影响发挥。

  你笑了,孩子才会笑

  用乐观的情绪感染孩子

  ■陈明珠,儿子陈润泽,去年高考以664分考入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考前一周,陈明珠在儿子面前只字不提学习和考试。在他看来,高中最后几天不要奢望在孩子身上发生奇迹。“用乐观的情绪去感染孩子,用心理暗示的方法鼓励孩子。你笑了,孩子才会笑。” 这是陈明珠做好“后勤部长”的两大法宝。

  陈明珠说,考前一周孩子的饮食起居一切照旧,刻意改变反而会给孩子敏感的心加压。“少在孩子面前唠叨想吃什么、想买什么之类的话题。” 他说,家长要以平常心态面对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为使儿子以最好的状态走进考场,陈明珠有时吆喝儿子出去打球、散步。茶余饭后,他常陪着儿子聊天,谈论社会时事和儿子的业余兴趣,适当帮孩子转移高考压力。

  “痛苦来自比较。”陈明珠说,他从不比孩子成绩。“和差的比没必要,和好的比只会给孩子加重负担。”陈明珠称,考前三四天,他总把鼓励的话挂嘴边:这几天复习非常规律,效果肯定好;近来很有进步,只要努力了就很棒。

  他坦言,家长比孩子还紧张,但表面上一定要表现出愉悦的心情。“我希望用自己的笑容去感染儿子。”他在考前那晚与儿子谈话,谈话最后,他笑着对儿子说:“清华只是一个奋斗方向,不应成为一种压力。”

  他提醒家长,这几天要多鼓励孩子,高考期间,家长的言谈举止应给孩子的暗示是:考一门丢一门,尽力就行。

  孩子的后勤部长要“当家有道”

  六位尖子生、“黑马”家长讲述他们的陪考故事

  (记者杨梅 彭欣 王晶 实习生舒珍珍 甘勤 姜玉蝶 魏波)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压力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