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三问新课改 高考何时打破一考定终身?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1日 11:40   新华网

  新华网沈阳5月30日专电(记者 王莹)今年,全国共有11个省份进行新课改高考。学生综合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成为高考制度的一部分,指明了高考由单一考试到多元评价的发展方向。然而,期待越多,要求越高,人们对新课改高考的态度,同样喜忧参半。高考改革会否加剧城乡教育差距?又能否真正实现学生减负,让应试教育走下宝座呢?记者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一问:新课改高考是否会让农村娃吃亏?

  “近年来,大学在校生中的农村学生数量下降了,我认为是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当中很多人没有接受良好的基础教育。”中山大学校长黄达人说。今年两会期间,大学里农村孩子变少成为一些大学校长交流的重点问题。

  结合新课改高考,一些观点认为,增加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内容的学业水平测试,或将反映学生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综合素质评价,作为高考录取依据会对教育资源贫乏地区的学生更加不公,从而加剧上述现象。

  “我们学校硬件条件有限,计算机、音、美等课程师资力量也不足,学生综合素质跟重点高中根本没法比。”沈阳市第八十一中学教务主任徐占东说。该校位于沈阳市城乡接合部,70%以上学生来自农村。

  他认为,除了学校教育资源有限外,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更是一大“硬伤”。“新课改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要求上网查资料、做课件等,我们的学生家里基本都没有电脑;素质评价要考查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等素养,而农村学生,就连进电影院的次数也屈指可数,更没有经济能力去学绘画、跳舞。”

  事实上,近年来日益扩大的高校自主招生已经给农村学校带来影响。抚顺市清原县清原高中教务主任惠金东说,学校虽然是省级示范高中,硬件设施、师资力量都不差,但相对于城市一些重点高中每年数十名甚至上百名学生能通过自主招生、保送生等方式进入大学,农村高中这方面的数据基本为零。“农村学生在证书方面太缺乏了,无论是奥数等知识性竞赛,还是各种小发明、航模、音乐、美术等素质比赛,就算取得名次也比较靠后,连参加自主招生的资格都没有。”

  但从另一方面看来,惠金东认为,高考中增加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对农村学校、师生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这种考核制度的变化已经对教师、学生家长产生了触动,一些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学校中培养更多特长,学校也积极了解各种信息,提升育人层次,引导学生多方面发展。希望教育部门能将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农村学校倾斜,将一些展演、研讨交流会放到农村学校来开,以加速农村学校领导、教师观念的转变,帮农村学校做好应对新课改高考的准备。”

  二问:新课改高考能否实现学生减负?

  不仅要有终结性评价,而且要有过程性的、形成性的、诊断性的评价,要考出学生的长处、优点,使学生个性得到自由、充分、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为学生减负,是新课改高考的愿景之一。

  然而,在目前的高考指挥棒下,实现上述目标的过程步履维艰。

  今年辽宁新课改高考的一大变化是:针对课程标准中的必修内容和选修内容,在语文、理科数学、理科综合(物理、化学、生物)、文科综合(历史)学科中均增设了选考题,由学生三选一或四选一做答,旨在体现学生的个性及自主选择性,减轻学生负担。

  但在实际操作中,各高中却不约而同出现了一种“选修课必修化”的现象。“家长把孩子送进高中,就是希望孩子考上大学。为了必保选考题分数,在教学中,老师不敢只让学生单纯选修一个方向,而是各科的选修模块学生几乎都学了,应该说这届学生比较辛苦,要学的东西比过去更多了。”沈阳市第三十一中学副校长贾晓光说。

  更有甚者,一些学校发了新教材,老师还把课改之前的老教材拿来让学生参考学习,让学生为高考做好万全准备。

  在老师们的困惑面前,来自学生的声音却又带来希望。沈阳市第五中学高三14班学生曹宇晨说,自己从小就喜欢音乐、美术,但过去,这些爱好和学习有冲突,在家里、学校都受限制。新课改后,高一、高二的课程中增加了世界美术史、艺术鉴赏、音乐鉴赏等课程,学起来特别感兴趣。

  “虽然现在每天学习一样很累,但新课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同学们在活动、实验中都很快乐,这就好像在原本黑白的学习中,增添了很多彩色的内容。”沈阳市第二中学高二6班学生于泽楠说。

  沈阳市第二中学教务主任邵李宁认为,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虽然当前学生负担并未明显降低,但高考改革已经“迈出了成功的第一步”。随着更多省份进入新课改高考,随着反映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状况的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再辅之以“依法治教”的教育监管机制,让学校能真正按照教育规律办学,就一定能达到让学生乐学、善学,实实在在“减负”的目的。

  三问:新课改高考何时打破“一考定终身”?

  新课改高考源于“一考定终身”的高考制度,也旨在改变这一顽疾。然而,千呼万唤始出台的改革方案,虽然一如预期得到了肯定和支持,却也有网民贴出“爸爸局长报北大,妈妈处长报清华,无权无势最倒霉”之类的帖子,反映出改革在社会诚信度等方面遭遇的严峻挑战。

  女儿明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家长刘玉说,作为考生家长,对今年高考改革方案中新增加的“综合素质评价”最为关注,尤其对于保送生、自主招生、小语种招生、特长生招生的考生来说,评价结果必然成为高校严格审查的内容之一。

  “素质评价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审美与表现多个方面,每项又有不同的评价方式。但仔细想一想,基本素养评价的六项内容,没有哪一项能够确立客观标准,都是建立在人为评价之上。综合素质什么样算合格,什么样算不合格,评价中的语言使用及内容倾向怎样把握,都极有可能被人为操纵。所以,评价结果很有可能失真离谱或者掺杂其他因素,更为严重的是任人情、权力自如游弋。”刘玉说。

  基于此,改革的步伐既小且稳。即使在已经实行新课改高考的省份,考生的高考成绩仍然是高招录取的决定性因素,谈打破“一考定终身”言之尚早。但教育人的声音依然坚定:“新课改并非一轮下来就能全部到位,不可能用3年就完全改变,但必须按新课改的目标而努力。”

  辽宁省招考办主任李荣希表示,尽管新课改高考的效果目前尚无法评估,但其“不仅仅要看一次高考考试的成绩,也要看平时学习情况”的基本思路,如果学校确实能认真落实,将起到逐渐淡化高考,除去“一考定终身”弊病的作用。但制度保障不可或缺,以辽宁将从今年入学新生起逐步推进的学业水平考试为例,只要考试成绩纳入高考,招考部门保证从命题,到监考、阅卷的各个环节将全部参照高考,尽全力做到公平公正。

  辽宁省青少年研究会秘书长、教育专家孙浩哲建议,高考关系到每个人切身利益,应慎重推行、制定更科学、更公平、更具有操作性的指标体系。针对不同地区的学生应制定不同的综合评价标准,同时应尽量淡化数据性评价,多用描述性语言,展现学生在社会实践中的参与过程和潜在优势。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新课改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