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关注:应对弃考的84万高考生做数据分析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07:58   新京报

  6月2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透露,今年高考报名人数约为1020万名,比去年约减少30万,将有84万应届毕业生不参考。他非常明确地“不同意”将高考“遇冷”归咎于“就业难”的结论。

  高考报名人数随着适龄人口的减少而相对减少30万,这十分正常;但84万之众应届毕业生放弃高考,却并不正常。事实上,每年都会有数以十万计的应届毕业生弃考,这就成为不能忽视的教育问题。且来分析一下这些学生到底为何弃考———

  一是为出国弃考。来自一些中学的统计显示,一些高考生正在放弃国内高考,而转投国外高考。这成为高考生外流的重要一支。比如,北京市西城区统计的实际参加高考人数,比此前报名人数减少100多人。重庆今年约有300学生放弃高考,选择留学。

  二是为提高升学率“被自动”放弃高考。今年早些时候,重庆即传出万名学生放弃报考的消息。据调查,部分学生弃考,是由于学校迫于升学率的比拼压力,召集部分升学无望的考生做思想工作,劝其放弃高考。事实上,学校出于升学率考虑,动员部分“高考无望”的学生放弃高考,在一些地方已是公开的秘密。

  三是因为大学学费高“理性”弃考。在学费方面,仅以我国高校当前的最低学费标准5000元/年计算,这一标准是农村居民纯收入(2008年为4761元)的105%。这还不计算生活费、住宿费、教材费、交通费,以及参加各种培训、考证的费用。而在发达国家,大学学费标准,通常不超过国民可支配收入的20%。

  四是由于高考压力过大弃考。据报道,湖北一名高三女生因惧怕高考,在今年高考前夕选择了离家出走。这种情况的弃考并非个例,由于老师、家长给学生过大压力,一些孩子不堪重负,在高考之前精神接近崩溃。

  五是自觉高考无望弃考打工。部分考生根据自己的实力,认为参加高考也无法考上,于是放弃高考外出打工。

  以上原因,只有第五个属于“正常”,其余都属于“不正常”。对优秀学生出国留学弃考来说,这反映出国内高校的竞争力下降;对“被自动”放弃高考来说,反映出升学教育模式下的功利教育思维;对因学费高而放弃高考,这违背了教育公平,反映出农村家庭的教育负担过于沉重,而高校的教育回报降低;对因考试压力过大而放弃高考,其反映出的社会现实是,考生的选择十分狭窄,弃考只是无奈之举。

  姑且不将高考“遇冷”归咎于就业难,但从对学生及其家庭负责的态度出发,也很有必要具体分析究竟是哪些原因造成学生在辛苦数载之后,过高考之门而不入;还有必要分析究意是哪些学生放弃了高考,为此,就需要首先掌握最精准的数据。在此基础上,建立数据库,分析历年的弃考原因,找出应对的办法。

  当前,我国正在制订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该纲要的主导思想就是扩大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在这个背景下,84万应届毕业生弃考,正提供了如何扩大公平、提高质量的分析案件。而弃考数据库的建立,就成为一个最重要的前提。所以,是轻描淡写,对此问题一笔代过,还是认真调查,积极反思,检验着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的决心。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北京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