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倒数第3天:重在调整状态(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4日 13:31   信息时报

高考倒数第3天:重在调整状态(图)

高考前最后两天,考生切忌一味啃书,而应调整心态,沉着应战。 信息时报记者 巢晓 摄

  □本版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徐珊珊

  距离高考仅剩3天,高三考生的一年苦读终于要正式上战场了。考生如何调整到最好的备考状态,而家长如何做好全方位的后勤服务?近日,多位专家为考生及家长支招,让高三考生平稳度过这倒计时的最后3天。

  作息

  调整生物钟切勿开夜车

  广州市97中副校长林黎华建议,考生要把生物钟调整到和考试时间同步。一般每天要保证8小时左右的睡眠时间,睡太多或太少都容易犯困。如果考生习惯了“开夜车”,考试时就会兴奋不起来,精神也不易集中。

  “但调整生物钟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慢慢来,切忌一步到位。”林黎华表示,比如以往都是凌晨1时才睡,现在马上就改在晚上22时睡觉,考生会适应不过来,辗转难眠,严重的会导致焦虑失眠。因此,习惯晚睡的考生在临考前,可先尝试先提早20~30分钟入睡。同时,在家自由复习时,考生也要注意时间安排,不能想什么时候睡就什么时候睡,更不要晚上熬夜、白天睡觉,打乱了生物钟。

  复习

  以“走场”为主  释放紧张情绪

  考前最后一天埋头啃书,不会对成绩有多少提高,但为了保持状态,广州市17中高三班主任肖洁建议,考生还是可以适当地看书进行调整。想一些简单的问题,使大脑处于一种较活跃、清醒的状态,但量不宜大,时间不宜长。也可读一些报纸杂志,看看电视,在放松情绪的同时丰富知识,也许还能为次日的作文开拓思路。

  广州市97中教导处副主任谢燕芳则表示,考生应调整复习时间,利用考前两三天的时间安排高考的“走场”。走场内容包括翻阅书本、笔记、查缺补漏。这不仅有利于重点知识在脑子中处于激活状态,同时可使考生心里更踏实。

  “如果在最后两天仍做大量的题或是什么都不做,都是不合理的。前者不仅会使人更疲倦,而且若遇到难题还会降低考生的自信心;后者则容易让自己产生茫然和急刹车的不适应感。”肖洁表示,如果的确需要释放情绪和压力,考生可依据个人的爱好倾向进行适当的文娱活动,或者把紧张的感受告诉好友或亲人,在交谈中缓解紧张的心情。

  饮食

  忌临时换食谱多吃粗粮肉蛋

  肖洁指出,对于家长来说,应尽量避免过多地讨论考试的事情,同时要使家庭气氛和谐平静,防止突发事件给考生带来不利影响。考前家长在言语上应适度“冷淡”孩子,在后勤保障上有意识地帮孩子检查一下即可,避免过多地叮嘱孩子和过分地照顾孩子,这样只会给孩子施加压力。“临考前一天,家长可陪孩子散散步、聊聊轻松的话题,不要聊什么都不离考试二字。要注重以积极向上的情绪感染孩子,给他们一个宽松的空间。”

  同时,林黎华认为,高考前的日常饮食应保持平常饮食习惯,以清淡为宜,多吃一些鱼类、豆类等健脑的食物,以增强记忆缓解疲劳,瓜果蔬菜也可增加脑组织对氧的利用。

  据了解,有的家长喜欢在高考前夕为孩子准备特别的饭菜,其实是考前的大忌。食谱大变脸,肠胃需要一定的适应期,这反而容易影响身体状态。专家提醒,考试前两天不要突然吃一些不熟悉的食物或不经常吃的食品,早餐最好吃麦片、小米、玉米等一些粗粮,有利于人体新陈代谢,也可提高大脑功能;午餐则应提供数量和营养最充分的食品,一般来说,既含肉或蛋、又含蔬菜的食品比较好。

  深呼吸减压法

紧张焦虑会导致呼吸不由自主地加快,急促的呼吸会引起一些生理变化,如心跳频率和强度增加,唾液分泌减少,恶心呕吐等。这些变化都是来自自我调节的神经系统的反应,无法通过意识直接控制这些生理变化,你能做的最简单、最有效的努力,就是控制呼吸,通过呼吸缓解焦虑。

   1。保持坐姿,身体向后靠并挺直,松开束腰的皮带或衣物;

   2。将双掌放在肚脐上,要求五指并拢,掌心向下;

   3。先慢慢吸足一口气,直到吸入最多,不能再吸,大约数四个节拍,稍作停顿,然后慢慢吐气,也用四个节拍,直到把气体全部呼出;

   4。反复练习,至少练习10次以上。 肌肉放松训练法 放松训练是行为治疗中的常用技术,对于紧张、焦虑、不安、气愤的情绪与情境非常有用,可帮助人们振作精神、恢复体力,消除疲劳,镇定情绪。

   考生以舒服的姿势闭眼躺好或坐好,跟随指令进行练习,在训练过程中可伴以低声的轻松、缓慢、悠扬的音乐。

   1。握紧右手拳头,把右拳逐渐握紧,体会紧张的感觉,然后放松,体会这时的感觉;

   2。重复一遍,再次体会紧张与放松的感觉以及两者有何不同。然后,用左手重复以上做法,达到放松的目的。

   3。按照同样的程序,进行手臂、面、颈、肩、背、胸、腹、臀、大腿、小腿、脚、趾等各个部分的放松。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