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6位高考过来人故事:难忘人生关键一搏(图)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07日 09:40   广州日报大洋网

 

抗美援朝老战士石健
抗美援朝老战士石健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张展薇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退休)张展薇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冯达文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程信和

  文/本报记者

  卢文洁、徐静、

  曾卫康、林霞虹

  今天,新一轮的普通高校统一招生考试开始了。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0周年,新中国的高考制度也走过令人难忘的历程。尽管中途有停顿和曲折,但高考制度依然坚持沿着公平公正的方向发展至今。

  今天,当高考考生在考场上奋笔疾书之时,我们选取了那些特殊的高考年份,包括:新中国首轮高考,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的赶考,1965年的“高考幸运儿”,1977年高考大幕重启的赶考潮……

  我们将挖掘出高考亲历者耐人寻味的回忆,为你讲述建国60年来高考的不凡之路。

  1951年,高考内容简单

  讲述者:石健 抗美援朝老战士

  “我现在还记得两个必答题: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我今年已经76岁了,回忆我的高考,那是在1951年,新中国成立后第二次高考,我考上清华大学,不谦虚地说也算是时代佼佼者了。

  那个年代,百废待兴,高考制度不像现在那么完善。不仅像我这样的高二学生能够考试,就算一般懂几个字的群众,也能报名参加考试。

  1951年的高考安排在3月份,好像就考了语文、数学、政治等少数几科,不考英语,每科考试时间一个小时左右。50多年前的考试了,我现在还记得两个必答题:什么是无产阶级专政?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

  我选取了在武汉的中南军政大学预科。当年读大学也不要钱,政府包吃包住,还有微薄补贴。经过半年锻炼,我被保送到清华大学读书,专业是文史类。那时清华大学有许多前苏联专家教授我们各方面知识,《钢铁是怎么炼成》等名著是我们必修课。

  本来大学课程需要两年,我只读了一年。1953年,抗美援朝将近结束,我被抽调去前线做战地记者。

  1955年,考生压力小  

  讲述者:张展薇 省农科院果树研究所研究员(退休)

  “我们都觉得,考上大学当然好,考不上就工作。大概是因为那时候高中生工作也很好找。”

  我和老伴儿都是在汕头读的高中,我是汕头二中的学生,他是汕头一中的,但我们当时还不认识。大家学习有一个很明确的目标:建设国家。但是学生不像现在这样紧张,都是很愉快地学习,真正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每天下午,上完两节课,同学们都会到操场上去运动锻炼,不像现在的孩子在高考的压力下奋战。

  当年高考很轻松,甚至可以说很愉快。考完了就回家去玩儿,等通知。我们都觉得,考上大学当然好,考不上就工作。大概是因为那时候高中生工作也很好找。

  我记得,我们班40多人,有80%的同学都考上了大学。

  1960年,艰苦中备考  

  讲述者:冯达文

  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日子过得比较艰苦。”

  1957年,我们也要经常走出校门参加劳动,正常的课程被压缩。1959年下半年,我们全天候在学校准备高考。这时正处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

  日子虽然艰苦,多数年轻人倒没总是喊饿。

  如果说当时的高考与现在最大的不同,就是录取过程中除重视成绩外,还很讲究学生的其他方面。现在变得更加公平了,都是在电脑上按成绩录取,靠实力说话。

  我觉得我们当年学习很来劲,而现在的学习更实际些。然而,不管能否考上大学,大家都会有出路。

  我们当时是考前填报志愿,我在9月底才接到报到的通知。不过,当时高教厅负责人就说:“你干脆别去北京报到了,就在广州读书吧,广州的高校任你挑选。”最后,我就选择了中山大学哲学系,选择哲学系是因为哲学系的课程设置有文科也有理科,可以不用丢掉我喜欢的理科。没想到,在中大一呆就是40多年。

  1965年,考5门科目

  讲述者:程信和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1966年,中国停止高考,这一停就是11年。”

  我高考参加5门课程的考试:政治、历史、语文、数学和外语,其中外语是俄语,而不是现在的英语。印象中,当时的高考考试是全国命题。其中难度最大的科目就是数学,特别是文科学生,数学成绩普遍不是很好——毕竟这门学科对逻辑思维能力要求很高。

  1966年,中国停止高考,这一停就是11年,在此期间没有正式招生。应该说,我们是幸运的。

  后来,我大学毕业参加社会工作,到江西的赣南一专教书。一天,一位从上海来的工农兵学员告诉我,他也是在1965年参加高考,并已经被高校录取,可是因生病请假休学,在第二年停止高考后,她大学的学籍也没有了。

  当时大学是五年制,我们来到大学后,在我之前来的部分高年级学生都没有及时毕业,他们走出校门的时间都有所推迟。

  1970年,我顺利地从大学毕业,被分到部队农场学习1年零8个月,后来又到了学校教书。

  1973年,题目涉及工农

  讲述者:朱秉衡 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

  “题目都和当时工农生产有关,比如播种稻谷、修筑河坝遇到的问题等,大概就是高中二年级课题的水平。”

  1971年开始,高等学校恢复招生,没有招生考试,而是从大队公社、工厂和部队里推荐,称为“工农兵学员”。

  1973年,高校招收工农兵学员的政策有变化,在推荐之外还需要考试。于是我报名参加。

  我记得,那年的考试在夏天,这场“高考”和今天的高考很不一样,只考数学、语文、化学、物理四科。题目都比较简单,大概就是当时高中二年级课题的水平,而且是开卷考试。回忆起来,考试题目都和当时的工农生产有关,比如播种稻谷、修筑河坝如果遇到问题应该如何处理等。

  1977年恢复高考,我才圆了大学梦。

  1977年,高考大幕重启

  讲述者:何平

  华南理工大学

  艺术学院院长

  “当时仅凭高考分数还迈不进大学校门,要单位出具体检等结果。”

  1977年,9月份时听到高考恢复的消息,非常兴奋,决定报考。但我的单位文工团不鼓励我这种技术骨干参加高考,留下了我的准考证。我赶到考场时离开考只有10分钟,监考人员说没有准考证不让进。我马上顶着风雪回单位拿准考证,找分管领导没用,我直接“缠”上我们单位的党委书记,竟然说动了他,写了一张条子允许我考试。拿到准考证我心急火燎地赶回考场,离开考已经一个半小时。

  当时仅凭高考分数还迈不进大学校门,要单位出具的体检等结果。文工团同意我上大学,文化局却有不同意见,不愿意我这个“台柱”离开文工团。幸好音乐界的乔羽老师帮我写了两封信,希望给我放行。

  乔老师的信,对我后来获批上大学起了关键作用,我终于顺利迈进河北师范大学音乐系的大门。至今,我还是很感激乔老师。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