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09年高考 90后少年人生舞台的开幕式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19日 10:22   兰州晨报
高考第一天考试结束,考生们走出考场。摄影/郁婕
高考第一天考试结束,考生们走出考场。摄影/郁婕

  对于90后考生来说,2009年高考是一个标点,更是一个舞台。自此,这一代人的乐章开始奏响。  

  这一刻,那十年  

  “望着进考场的一层层台阶,我觉得自己在完成一项神圣的使命。”1999年,当时20岁的刘冰参加完高考后,在自己的日记里写下了这样的话。10年前,焦虑、焦点、压力、动力全部集中在这个盛夏来临的月份。 

  10年过去了,已经在兰州某中学任教的刘冰,在相同的时间,又在守望着自己的学生完成相同的使命。与10年前略有不同的是,他惊奇地发现,这帮90年以后出生的孩子,正在逐渐摆脱高考的“光环”。一位老教师告诉记者,1998年高考,他的一个学生在重压之下,在开考前30分钟出现短暂性失明,居然看不清试卷上的字。然而刘冰的学生们,在高考前就已经谋划着考试结束后,来一场盛大的“PARTY”,这在10年前是无法想象的。  

  “10年前,高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战争’。从学校、家长再到考生,都如临大敌。”刘冰说道:“今天,很少有学生因为紧张而晕倒在考场里。无论是家长还是学生,心态还是相对轻松的。”  

  在很多90后考生眼中,高考充其量只是一场普通的考试而已。高考数十年来肩负着的“神圣使命”在这帮孩子眼中,逐渐在淡化。“如今,谁如果说参加高考很神圣,会遭到周围伙伴的嘲笑。”刘冰笑着说。  

  蒋生连,一位从2000年开始,每年用镜头记录着高考的摄影记者。“2000年,感觉学校门口等待学生的家长表情凝重,学校周围的气氛都被凝固了。今年,很多家长送完孩子会喝茶聊天,有的干脆不去接送。”整个高考考场周围气氛的“缓和”是蒋生连感觉到的最明显的变化。  

  与当年相比,除了少数名牌大学的“战火”燃烧依旧猛烈,普通高等院校的竞争已经趋于缓和。  

  在兰州工作的刘先生的女儿刘丽今年恰逢高考,刘先生告诉记者:“50%的录取率,孩子选择的面非常大,我为什么要焦虑?”说到女儿的心态,刘先生说:“高考前,她或多或少还是有些焦虑,但这不应该是紧张导致的。在考试前,她会对自己有所期望,期望在正常发挥的基础上能超常发挥。”  

  高考前,刘先生对刘丽说:“高考马上到了,是骡子是马,该拉出去遛遛了。”  

  刘丽平静地回答:“是骡子是马,迟早都会走出去的。” 

  享受生活,另一种幸福  

  6月12日,高考结束后第4天。 

  白银市实验中学高三(1)班王彦婷、张舒云心情多少有些糟糕。这两个1991年出生的小姑娘参加了今年的高考。“数学考完以后,心情特糟糕。”张舒云至今还对自己的发挥失常有着少许遗憾。事实上,并非每一个90后考生都可以视高考为笑谈。  

  白银市实验中学,70%左右的学生来自该市县区农村。相对于城里的90后考生,这些孩子稍显内敛。  

  “家里安装了网线,没有时间上网,一些简单的操作还是懂的。”张舒云说道。  

  “喜欢在网上听听歌。”  

  “但是,我没有偶像。” 

  高三年级组组长刘永明老师感叹道:“他们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在家里根本没有时间上网、浏览信息。”  

  “高考很紧张。”张舒云和王彦婷不约而同地说。  

  “毕竟是一场大考,怎么能不紧张?”虽然刘永明老师一直在叮嘱以平常心去考试,但在第一科考试开考前,张舒云手心里的汗怎么擦也擦不完。  

  高三(3)班的姜宁坦言,自己考试的时候倒没有感觉到紧张,只是在估分的时候才有些许紧张。“你知道的,今年数学题偏难。”她轻松地说。  

  白银市实验中学高三(3)班班主任李建生老师告诉记者:“10年前我带的一个班有70人左右,高考之后能被录取的也就六七个人,只占到全班学生的1/10。”今年,李老师班上有60多人,保守估计,能录取30人,超过1/2。     

  “当录取率只有1/10时,紧张不紧张由不得你。现在的考生,则坦然许多。”李老师讲道。 

  无论抱着何种心态参加高考,可以肯定的是,相比当年的70后、80后,现在的90后面对压力时自我调节的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 

  随着信息层次化越来越明显,90后考生获取的信息量也越来越大。随之而来的,他们的思维也更加多元、开放,也越来越愿意表达自我。参加了2001年高考的尚文君在8年前,目睹一位同学通过网络,详细了解了报考学校的信息后,站在电脑显示器前面目瞪口呆。“是目瞪口呆!”尚文君重复了一遍。今天,随手从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里搜索报考信息,在很多90后考生眼中早已成为家常便饭。  

  “如果说,高考是一种挑战,是一种‘困境’,我更愿意去挑战这样的‘困境’。换个角度,当发现生活的乐趣和创新后,生活就会成为享受。”张舒云这样说。  

  6月7日,高考考场。张舒云在高考作文题目上写下了:《另一种幸福》  享受生活。这也许是90后考生另一种与众不同的地方。  

  改变,历史的必然  从“3+2”到“3+X”,再到作文形式的转变,可以说,高考为了更好适应时代的变迁而努力改变着自己。然而,这种改变,远远不及围绕高考为核心的人发生的改变。这种改变,突出体现在90后考生这一群体当中。  

  1992年,中国提出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自此改革开放掀起一轮高潮。90后的孩子,正好成长在这个阶段,他们最大化地分享中国改革开放多元化的丰硕成果。  

  “面对高考,无论是思维方式还是接受教育方式,他们都远远优越于其他时期的考生。”西北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孙百才说。  

  “物质生活是基础,我感觉到,90后的考生和传统的考生不一样。他们渴求突破传统的社会秩序,比如说更多地愿意和老师以朋友相称,更多地愿意展示表露自己。他们改变的,更多属于精神层面。”孙百才说。  

  高录取率、低就业率,是摆在90后考生及其家长面前的一道“数学题”。2008年,我省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高达6.8万人。在个别市州,就业率甚至在35%左右徘徊。如果将高考也看做一种投资,在异常严峻的就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发现这以前“只赚不赔”的“好买卖”悄然发生着变化。“现在来看,高考绝对不是孩子未来成长的唯一出路,但必要的高等教育可以让孩子的人生起点稍微高一点。”刘先生这样说道。  

  孙百才说:“教育为何受到重视?因为社会是分层的,10年前、20年前的高考还是实现社会流动的最有效途径。考上大学,无论贫富贵贱,都可以实现考生社会层次的改变。”  

  2008年,甘肃省高考平均录取率接近50%。当高考不再是“独木桥”时,无论家长还是考生,心态都会相对放松。就业供给不足,使得人力资本在逐渐弱化、社会资本逐渐强化,高考已经不再成为解决社会流动最有效的途径了。这就是为什么10年前考上大学后人们那种惊喜的场面现在很难再看到了。 

  一代人,登上历史舞台  

  2009年高考,全省应届考生18万余人。粗略统计,90后考生占有75%左右的比例。  

  其实在2008年,已经有一小部分90后考生参加高考,但是数量远没有2009年庞大。  有人说,2009年高考,将成为这批90后考生的成人礼。但是,更多的人还是抱着“观望的态度”:高考,还不足以成为90后成人礼的“试金石”,这只是他们登上历史舞台的一幕序曲。他们有没有健全的人格?他们会有一个什么样的现代价值观?他们能否将优秀的传统价值继承下来?越来越多的质疑已经出现,这种质疑,和当年80后遭到的质疑何其相似?

  1999年,80后也是在高考考场高调亮相,一篇《赤兔之死》不但获得作文满分,更令所有人拍案称奇。然而,早在1996年开始,整个社会掀起质疑80后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歇,直到2008年汶川大地震,大批80后志愿者挺进四川,这种声音才最终消逝。80后的一代人,花了整整13年时间,才拥有了一个华丽的转身。  

  现在,已经拉开人生大幕的90后,甫一登台,就给予高考全新的“精气神”,甚至有教育专家预言,这一代人极有可能成为改变高考格局的“急先锋”。2009年高考是90后的起点,高考过后他们又将何去何从?采访中,教育专家这样说:“其实90后拥有自己特殊的气质。他们平均智商超过了以前的同龄人,好奇心强,接受新生事物能力强;很多人都有一技之长;最难能可贵的是,这一代人比较了解中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和价值观。这一代人是国家成长的希望,也是国家殷殷期待着的新生力量。”  

  一年前,网络曾发出过:“90后,你们有没有孤独感?”的调查,90后的回答铿锵有力:从来没有 ,因为我有我的理想和抱负。 

  最终,90后将带给我们一份怎样的答卷?答案:等待中。  (文中部分人名为化名) 

  (记者/伏润之 实习生/陈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