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高考平行志愿填报原则:拉开梯度冷热搭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3日 18:59   中国江西网--江西日报

  今天,我省高考成绩开始公布,考生及家长在知分后,一项迫在眉睫的艰巨任务就是填报志愿。今年我省实行第一批本科平行志愿改革,平行志愿的优势是什么?平行志愿填报录取模式有何特点?考生填报志愿时要注意哪些原则?

  NO.1平行志愿改变了什么?

  往年实行梯度志愿,后续志愿往往效果不大。比如某考生第一志愿报北京大学差一分,第二志愿填复旦大学,一轮投档结束后,要看复旦是否第一志愿录取满额,如果复旦满额那么该考生就投不出去档,该考生第二志愿形同虚设。其次,平行志愿还可以改变高校“大小年”的问题。由于高校每年生源不一,投档分每年也不一。如某名校去年报考生源少,调档线刚好才到省控线,遭遇了实实在在的“小年”。而平行志愿的推出正好解决了这两个问题。

  NO.2平行志愿优势在哪里?

  平行志愿可以有效地“三减少,三提高”:减少志愿填报风险、减少高分落榜考生、减少高校断档现象。提高考生志愿的匹配性,即考生报那所学校,一般就会被该学校录取;提高考生的满意度,根据一些实施平行志愿的省份统计显示,平行志愿改革前,该省一本匹配率为90%,二本匹配率为80%,实施平行志愿后,该省考生志愿的匹配率均达到了95%以上;此外,平行志愿还可以提高录取的透明度。

  NO.3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特点?

  1、志愿并列。往年考生第一志愿、第二志愿在两个时间段被检索。平行志愿后,考生4个第一志愿在一个时间段同时被检索。

  2、位次优先。如600分考生所有志愿检索完后,才会检索599分考生的志愿,进行投档。

  3、遵循志愿。每个考生有A、B、C、D四个第一志愿,投档时先检索考生A志愿,如分不够即投B志愿,假如B志愿配对成功即投档,不再检索考生的其他志愿。

  4、一轮投档。高校退出来的档案不再补投,只能参加征集志愿和下一批次院校的录取。

  NO.4如何填好平行志愿?

  考生和家长也不能忽视平行志愿的风险。平行志愿制度下高校仍有选择权,即每所招生的高校都有5%-10%之间的退档权,比如说,有100名考生被投档到某高校,但仍有5-10人会因高校退档而该轮落榜。考生填报志愿时,要记住“拉开梯度、冷热搭配、兼顾地域、服从调配”16字原则。

  一要定位清楚,填报平行志愿时多参考志愿院校录取的“最高分”、“最低分”、“平均分”,假如你的考分只高于省控线20分,却4个志愿都填报提档分高于省控线20分以上的学校,考生就会落榜。

  二要注意梯度不合适造成的风险。4个志愿分数要拉开,如第一志愿填北大、第二志愿填复旦、第三志愿填四川大学等,这样才会有效规避风险。

  三要关注某些高校的特别要求。如海洋大学对肝功有要求,一些学校涉外专业对男女考生的身高有要求。

  四要冷热搭配,兼顾地域。统计显示,近两年来考生对北京、沿海地区的学校热衷,而对一些非沿海地区的名校填报较少,如吉林大学兰州大学、哈工大都是近年来考生忽视的学校。考生在选择志愿时应更关注志愿院校的师资力量、科研力量。

  另外,考生一定不要忽略“服从调配”。平行志愿带给高校分数“扁平化”,哪些分走哪些专业,高校较难分配。因此考生要填好调配志愿,即便考生4个志愿落选也可以通过调配志愿被录取。(余媛媛)

  专家提醒:

  不能只盯“最低分”贴线选报

  每一所高校每年录取的新生都有“最高分”和“最低分”,这也是下一年度考生填报志愿时参考的重要依据之一,科学地参考这些数据,既可以防止“吃亏过大”,又可以“避免一定的风险”。

  但需要提醒广大考生注意的是,不能只盯住高校录取的“最低分”与自己的分数比较而贴线去填报。建议考生计算出上年度该批次的最低分数线与某些高校最低录取线之间的差值,然后将这个差值与今年公布的该批次最低控制分数线相加,作为填报该院校的参考分数比较合理;为慎重起见,在该参考分的基础上再提高5-10分更为合理。

  别盲目跟风填报“小语种”

  在外语类人才持续走俏的今天,“小语种”逐渐开始取代英语一统天下的局面,越来越多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小语种”。对此,专家特别提醒考生,不要对外语专业的就业期望过高,不要盲目跟风填报“小语种”志愿。

  相关专家特别提醒考生,考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要认清外语专业的特殊要求。同时,对考生的身体要求也比较严格,一般要五官端正、口齿清楚,有较强的听力与模仿力。

  同时,专家表示,考生要对语言学习有浓厚兴趣。学习一门外语,不仅要背单词、学语法,还要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如果缺乏兴趣,会觉得很痛苦。不能因为外语外贸类专业热门或就业好就盲目报考。专家建议考生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出发,不要过多考虑就业问题,而要看自己对选定的外语是否感兴趣,对使用这种语言的国家及其文化是否熟悉。(记者/王璇)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