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高考加分:加来加去还有多少公平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6月29日 12:05   人民网-人民日报

  近日,重庆市对31名违规更改民族成分的高考考生给予取消加分资格的处罚。

  是否应该严格按照国家民委等三部委的有关规定,取消相关考生的录取资格?是否应该给予涉嫌造假的公务人员以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罚?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广大群众也在议论。

  这些年来,捍卫高考的公平公正一直是社会高度关注的话题,有关部门也制定了若干堵塞漏洞的办法。但违规加分事件仍然时有发生,无形中加剧了社会对这一问题的担忧和质疑。

  高考成绩多一分,往往可以甩掉几十、几百名竞争者。某考生通过造假获得加分,进而获得进入大学或者进入好大学的机会,就意味着有人因此失去了相应的机会。违规加分事件中,受伤害者首先是同场竞争的考生。

  当然,涉嫌造假的考生本人,或许也是受伤害的对象。因为单凭他们自己,并没有足够的能力造假。也正因如此,有人对可能失去录取资格的考生抱有一丝同情,认为更应由他们背后的操纵者接受相关处罚。

  这就是问题的复杂性。

  高考加分,从制度设计层面看,是对高考制度的一种补充和“修正”,体现了“不拘一格选人才”的理念。但这项制度如果被人钻了空子,就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这样的“修正”,甚至比不“修正”还要糟糕。

  而加分制度一旦被权势挟持,后果更为严重。不久前有报道说,浙江某中学参加2009年航海模型加分测试的19名考生中,其中13名考生的家长都有些背景。有人将此种情状形容为高考的“马太效应”:越是有“实力”的家庭,越可能为孩子争取到包括加分在内的各种优惠。这样,考试很可能被异化——特长生加分、高科技人才的子女加分、投资者子女加分、纳税大户的子女加分等。加来加去,还有多少公平?

  但凡一项政策,总会有钻营者,这并不奇怪,关键在如何最大限度地堵住漏洞,把伺机钻营者挡在外面。教育部对高考加分的政策不可谓不明确,那就是“严守标准、宁缺毋滥、公开公示”;对高考违规加分的处罚也不可谓不严厉。人们要问的是,在这样明确的规定和严厉的处罚面前,为什么铤而走险者前赴后继?究竟用怎样的办法才能遏制不正当竞争,让广大考生共享阳光下的公平?

  刚刚看到一条消息,河北省正考虑举行高考加分听证会,把加分项目和政策摆到桌面上讨论,邀请学生、家长、学者、媒体等参与,不合理的加分项目可以考虑调整甚至取消。这样的尝试值得肯定。 汪晓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加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