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青海新闻网讯 眼下,我省高考考生正在绞尽脑汁填报高考志愿,上交高考志愿的最后期限又迫在眉睫,在此“一笔定命运”的关键时刻,本报提醒广大考生,填报志愿一定要警惕莫入10大误区。
盲目攀比、从众,选报过高。有的考生容易“跟着感觉走”,听说哪所学校好、哪个专业“热”,就跟着填。有的考生见别人填的学校层次高,感到自己填低了没面子,跟着“摸高”。
将志愿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选报过专。近几年招生中,有的学校(专业)报考人数过于集中,第一志愿在同批录取控制分数线以上的人数为计划招生人数的二三倍甚至更多,“撞车”现象严重。而有的学校某些专业却很少有人填报甚至无人填报。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考生和家长将志愿的选择等同于未来的职业选择了。为避免失误,如果考生一定要选择“热门”专业,就一定要选报“热门”不忽视“冷门”,冷热结合,同时要量力而行,如果成绩不太突出,为安稳起见最好在专业上避“热”就“冷”,转而在学校上选“优”。
高分考生不一定能录取到好学校。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的考生,按理说,都应该被录取到好学校、好专业。但事实却不尽然。前几名、几十名被录取到好学校一般都不会成问题,但若是前一二百名就难保证了。原因主要在于志愿选报不当,考生填志愿时,主观臆断,甚至固执地只报一个专业,又不肯服从到其他学校及专业就读,一旦失误就很可能名落孙山。
单纯以收费标准高低判断专业的好坏。有人以为,收费高的专业一定“走俏”,收费低的不行。其实这样看问题是很不可靠的。有些专业是国家大量需要,大有发展前景的,为了吸引更多有志青年报考,收费标准相对低一些,同时奖、助学金额也较高。有些院校和专业收费相对较高,但并不说明该院校、专业就比其他专业一定好些。考生应看哪些院校和专业最适合自己。
信心不足,怕高就低。与盲目攀比相反,另一种情况是信心不足,只求稳妥保险,怕高就低,往往造成高分低就,这种事情往往发生在平时成绩处于中上水平的考生中。其实,完全没有自我低就的必要。成绩好的学生要勇于报考重点大学,第一志愿可选择正常情况下能够得上的目标学校,把保险和稳妥留给第二志愿。
拥有资料就可以填好志愿。如果拥有往年高校的投档及录取情况,在选择学校时可以排好先后的顺序,对于第一志愿的确会有较好的帮助。但过去的资料只能作为参考,大概确定一下该校在考生心目中的位置即可。
对学校专业不了解,或望“名”生义、心存偏见。一是填报志愿仅看校名,以为校名有着“地质”、“石油”等字样的学校,就只设这些艰苦专业,其实这些学校也有其他专业;二是心存偏见,将师范、农业等划分为艰苦专业,认为就业出路不佳,其实这些学校和专业的就业率也很高;三是对一些省外学校不了解,有的学校只因为不在直辖市或者省城,考生就不愿填报。
“热门”专业就是好专业。“热门”专业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推移,今日的“热门”,明后年也许就不那么热,或者变成了“冷门”;“热门”不能与好等同;不少人把好就业看成是好专业,炒成“热门”,这不恰当。就业的难易取决于市场需求,取决于供需比例,而市场需求也是变化的,也许报考当年某专业毕业生就业很容易,等四年过后毕业时,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市场就变得疲软。所以选择专业志愿时不要被“冷”、“热”所左右,主要应从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实力出发。
填“服从分配”不会吃亏。“是否服从分配”一栏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所报各志愿学校都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院校;二是当档案被某所大学调入后,所报的各专业均未被录取时,是否同意分配到其他系科学习。这项规定,显然扩大了考生本人被录取的机会。因为规定填报的几个院校和专业,都是有限的,如填了“同意服从分配”,就会增加录取的机会,绝不会吃亏。
过分依赖长辈,甚至由父母包办。考生的家长、老师,凭着人生阅历及对社会的理解,对考生选择志愿时正确加以帮助引导,是很有必要的。但万事不可过头。如果忽视考生的主体作用,由长辈大包大揽,强制学生做出某种选择,那就难免出现偏颇,甚至引发令人痛悔一生的后果。(得舟)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