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广东高考语文卷13万个零分引争议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1日 10:17   东方网-文汇报

  戴着“数学面具”的语言应用题出现在高考语文卷中,顿时让很多考生没了方向——这是今年发生在广东省高考中的真实一幕。面对试卷第22题的3个填空格,该省64.4万考生中的13万人拿了零分。

  到底是考题在命题上“剑走偏锋”,还是中学的语文教学出了问题,让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如此“不堪一击”?谈到广东这道引起广泛争议的图表题,沪上多位中学语文教研专家却盛赞“题目出得有水平”,体现了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和考纲的要求。一些专家告诉记者,如果这样的题目出现在上海语文高考卷,也完全在情理之中。

  考题考验思维能力

  据了解,这道让广东13万考生“折腰”的语文题,是要求考生根据“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的两张图表,补充给定文段中出现的三处空缺内容。填空内容不能出现数字,要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如图)

  “这是一道半开放的考题,考察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后、实际应用语言的能力。”上海位育中学副校长、特级语文教师国庆波告诉记者,这道考题给出了两张图表、一段文字,并抽取文字段中的三个关键点。考生要通过对题目给出的信息材料进行分析、判断、归纳、整理、表述,回答问题。

  “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出现,这道题出得很好。以后考生上了大学,分析各类调查报告的数据,都要用到这种能力。”国庆波认为,众多考生没能在这道题上得分,或许与平时的思维训练不够有关。

  课程标准应是真正的指挥棒

  长期研究上海中学语文课程标准的专家、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单学文也做出类似评价:广东众多考生栽倒在这道图表题前,再次折射了应试教育的失败。“现在很多老师上课都是围绕高考这根指挥棒转,今年考什么,明年就教什么。事实上,老师真正要围绕的指挥棒应是课程标准。”

  也有专家表示,广东出现的语文“难题”,恰恰“点”到了中学语文教育长期存在的一个误区,即把文学阅读和应用文阅读机械对立起来。单学文说,从文体上可以把阅读作品分为文学和非文学两大类,上述图表题即属于非文学类的应用文体。上海实行二期课改后,语文课程标准已明确提出了相关教学要求:扩大应用文的阅读量,能独立阅读产品说明、调查报告、总结、大型会议纪要、鉴定报告等文章,能把握文章要点,分析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格式和语言特点。“因此,这道题目即使出现在上海卷,也并没有超纲”。

  上海卷已现类似逻辑题

  记者注意到,广东高考语文卷的图表题不仅难倒众多考生,连后来很多参加“友情测试”的白领和网民都疾呼“题目很难”。

  在单学文看来,其实题目中已经给出很多“暗示”。例如,考题在给出的文选段落中出现了数个分号,而每个分号都代表一层意思。如果答题人能够关注到分号,继而推理判断出文中的四层意思,且四个层次间有错综式的两两对应的关系,那么填空就容易多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错综式的两两对应,其实也与传统文学的对比句式有一定关联。不妨说,对文学句式的敏感,与逻辑思维的缜密并不矛盾。

  “把握文章内涵的逻辑关系,类似的考题在今年的上海语文高考卷中已经出现了。”单学文指出,今年上海语文高考卷现代文阅读理解第一篇《专家与通人》的文章,第2题是选择,第4题是选项填空并说明理由。要做对这些题目,学生必须对原文的文章层次和各层次的观点有清晰把握,然后判断,“这时候光靠对一句句子的语感,是做不出题目的”。

  本报记者  樊丽萍

  考题及答案

  22。下面的图表一和图表二,是有关机构对我国不同群体通过电视获取科技信息情况的调查。请根据图表反映的情况,补充下面文段中A、B、C处空缺的内容(不出现数字),使上下文语意连贯。

  根据2005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对我国不同群体获取科技信息主要渠道分析的结果显示:女性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高于男性;不同年龄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A,其中小学以下文化程度的比例高达95.9%;家政人员是电视科普节目的观众主体,而高校教师的比例相对较低,可见,B。上面的分析结果告诉我们,如果C,电视科普节目就会更有针对性。

  【参考答案】A学历越低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越高B不同职业的群体通过电视科普节目获取的科技信息比例也有差异C多考虑性别、年龄、学历、职业的不同需要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