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记者 张谷风 文/摄)杭州少年丁丁遭遇的尴尬,也正是我省不少高考生家庭正在面对的尴尬。
高考478分,这个分数的确是蛮尴尬的:就是上了第二批录取线,大学也没什么挑选的余地。放弃?复读?还是接受志愿调配呢?
与众不同的是,尴尬的丁丁今年才15岁,在正规学校一共只读过3年书——像他这个年纪,如我的女儿,15岁刚好中考结束;一路受正规学校教育出来的今年应届高考生,则大都在18岁、19岁。
丁丁是一个奇特的孩子,6岁就已经掌握小学三年级的知识;丁丁也是一个体制外的孩子,应该享受和必须接受九年义务制教育的他,却没有家教、不进私塾和学堂,全部靠自学完成了这个阶段的学习;丁丁更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孩子,为了弄个高中文凭考大学,他不得不放弃自学,去正规的高中读书,最后考了478分……
那么,一直像匹小马驹在草原撒野,却终于被赶进窄窄的通道“圈养”,这是成才还是屈才呢?而如果能一直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他是否能在学科领域,走得更快、走得更好呢?
相识9年,记者再一次为来自丁丁的消息而鼓舞、困惑、思索。
今天的丁丁 说到高考很受伤
6月29日,天很闷热,先到浙大紫金港门口,再出发去丁丁在城西的家,汽车足足开了35分钟。
这是一个废弃的养殖场,院子里到处长满了没膝的草。但低矮的平房前,有条路一根草都没,青一色的小石子儿,一直通向别人的小厂房。
平房与这条石子路间,窄窄地,种了一长条的番茄、玉米、豇豆和小辣椒,黄瓜顶花还带着露水。
为什么要描述这个场景,因为丁丁一家自给自足式的城市农夫生活,和丁丁的学习与成长密切相关。
“这是玉米,很糯。”
“南瓜花对花授粉,结得又大又好。”
“把番茄枝条压在土里,又会长出一株新番茄。”
上午,已过9点,等待丁丁起床的时间,他的父亲一一给我介绍这些绿色植物。
仔细打量,“神童”的爸妈怎么看都是再平常不过的普通人,就像门前的作物。丁丁爸爸老张,当过兵,进过工厂,后来一直在自己的家庭小作坊做洗涤剂;丁丁妈妈小徐是兰溪人,初中毕业没有工作,却会烙饼、做衣服,烧一手好菜。他们2003年从杭州的舟山东路搬到这里,房子仍然是租的。
“这些青西红柿,经过番红素作用,会变红。你知道吗,100平方米大的库房,放上西瓜、西红柿等,只要放一试剂量的乙烯,用广口杯装着,一晚上就可以全部催熟这些瓜果——那种水果不太好吃的。”
一开口,丁丁就和他爸一样,一套一套的。他穿着一身他妈做的黑底小圆点的背心长裤,个头足足有1.7米以上,早已不是2000年所见的“小不点”了。
“呵呵,这次高考,化学一定考得不错吧?”
“没有啦,总分445,加上自选模块33分,这点分数,我都不想见你们。”
说到高考,丁丁不是很高兴,语文111分,数学87分,理科综合168分,英语只有79分。3年,英语除了26个字母,丁丁以前没自学过,到高中全部都要新学,实在来不及记。
高考作文《绿叶对根的情意》,他以《思归》为题,写了人为什么会有思归的情结,因为有家的存在,但父母会老、生活会变,永远幸福安宁的家是不存在的,所以也不妨把自己看成一个家,用《炼金术士》的话说,就是“回归自己的心灵。”
说到《炼金术士》,丁丁说,这是对他影响至深的书。他从课本里看到节选后,专门去书店淘了好几个版本,结果是陈国勇编译的版本最喜欢。
第二本好书是《狼图腾》,那年9岁,先在报上看到一次连载,就到书店找,一直等到正式发售才买到。丁丁特别欣赏书的结尾,借主人公之口,说龙图腾是狼图腾演变而来,所谓狼性,就是要开拓、进取、勇于创新。
还有是《亮剑》,“语言对话很特别,描写很平淡。”
《时间简史》也是9岁看的,当时书店把霍金另一本《果壳中的宇宙》放在一起,他觉得《时间简史》更浅显易懂,没想到这书到今天他仍有很多琢磨不透的地方。
今天的丁丁,如果回避高考,他滔滔不绝,兴奋的神情,一如9年前的模样。
“他一探究就很兴奋,但一看书,就很静,就坐在门口,有时一整天,打雷都不管。”
随行的浙大教授王曙光,是丁丁上高中前惟一经常接触的老师。
昨天的丁丁 9岁就读《时间简史》
2000年升学季,钱江晚报在杭州青少年活动中心广场,举办“面向21世纪教育”的论坛,王曙光是特邀嘉宾,他和记者一起与前来咨询的丁丁一家结缘。
那时,6岁的丁丁真的像棵小豆丁,却能阅读整篇的文章,会做小学三年级的数学题。
该不该去上学?丁丁一家的焦虑也困扰了小记者和大教授。
杭城伢儿6周岁上小学,在8月31日前出生,差一天都不行。丁丁想插班三年级,谁也不肯破这个规矩。
现场,在杭州园林系统工作的一个家长对丁丁爸爸说,“你让他自己学好了。我的女儿就是因为早慧,二年级水平读一年级,结果对课堂失去兴趣,后来再也听不进去,老师还嫌她不规矩,老批评她。”
老张说,坐公交车或自行车跟父母出去,丁丁总是对街上的字很感兴趣,没想到日积月累认了这么多,他们后来就给他买书看,后来发现能看懂文章了,就给他买数学课本。
7岁,丁丁就对进驻杭城的一家超市进行调查,并写了《某某超市的15个问题》,促进该超市进行改革。
9岁,丁丁已经能把2000字左右的白话文改成57字的文言文。也就在这一年,他看到了对他至今仍然影响很深的《时间简史》等书。
初中的课程开始难起来,也有朋友劝丁丁去上学。丁丁不肯,因为自己进度比别人快,还有他喜欢看书,专心时看到天亮再睡觉,但上学了肯定不能这样。
那些年,人家孩子逛得最多的是儿童公园、肯德基,他逛得最多的是新华书店。第一次接触化学,除了强酸强碱一类的实验不做,他什么都做:把小鞭炮买回家,拆出火药,添上黄泥、纸屑、沙子,用石膏堵住两头,就做成了大炮仗。
全部自学完初中课程,是在2003年,那年丁丁9岁。
后来,杭城有家民办初中的校长找到丁丁,要他来读初二,说绝对可以把他培养成中考尖子。丁丁没有去,他说,“初中的知识点我都掌握了,我需要高中的内容,有些初中内容对高中没有联系的。”
今天看来,这倒是一条考进重点高中、敲开大学门的捷径。
未来的丁丁 复读还是回归自学
从没进过学校的丁丁,忽然想要到正规学校读书,这源于他对中科大等大学的联系。
“大学基本上是自主学习,最适合我了。”丁丁说他想读大学,但没想到大学给他的答复基本一致,你可以超常,但正规的学校文凭还是要有的,考大学要有高中毕业文凭,或者同等学力。
12岁,只有1.5米高的丁丁在王曙光的帮助下,来到了安吉上墅私立高中上学。
“有个小孩来读高中了!”知道来了一个比自己起码小3岁、从没进过学堂的同学,同学们的反应都很震惊。晚上,一个寝室的同学都喜欢叫他从5楼跑上跑下买矿泉水、方便面什么的,跟他逗着玩也常常会下手没有轻重,以致他身上经常是东一块西一块的青紫。
“玩得有点过是存在的,但因此给一个同学记大过,太不应该。学校里大大小小磕磕碰碰的事情多了去了。”
至今,丁丁对当年父母跑到学校理论,引发的后果还有些不安。仁厚,开朗,决定了丁丁的很快融入。
每天早上6点起床,6:30早自修,上午四节课,下午四节课,晚上10:30熄灯。丁丁对校长说,能否给我一个不熄灯的地方,能多看会书。校长同意了,有回丁丁一看看到了天亮,等发现他自己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高一班主任教化学,丁丁经常会提前半小时去办公室请教。学期总排名在班里17名。高二他考到过全班第七。化学要背的公式和方程式太多,还是有差距。英语是全新的……
这个阶段,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信息课程,他兼了很多课的课代表,这些课也因此常常在班里排名前三。今天,毕业留言,同学们都习惯于叫他“草履虫”,因为他不光是生物课代表,他还拿过全国高二化学竞赛安吉县一等奖。
“但是我没有被通知参加复赛。”丁丁仍然对这一点很遗憾。“有难题就有挑战,我错过了挑战。”也许因为他没有受过正规的竞赛训练吧。
下一步该怎么走?
丁丁又遭遇了9年前的尴尬,去不去上学?
“我想读研究型大学,所以我考了自选模块,技能模块压根就没考。” 当记者和王曙光说起有没有大学能够旁听和特招时,丁丁却一口回绝:
“一来不可能,二来也不赞成。我们学校有个叫叶炼的老师,是湖州市高考状元,复旦大学毕业后教我数学,他说你既然来读高中了,就相当于同等学历,要和同学一样的标准要求自己。今天我这个分数拿不出手,正常途径不能被录取,就不应该去读,否则‘胜之不武’。”
复读?或者到重高就读后再考?
丁丁的未来该怎么走呢?
本报将继续予以关注。
后记:徘徊在体制外丁丁不是一个
无独有偶。高考队伍里出现了像丁丁这样比应届生小3岁的体制外学生,中考队伍里也出现了一个“丁丁”:
12岁初中毕业,中考考了439分,稚嫩的身体,要体育达标到15岁的杠杠,所以30分体育,勉为其难拿了18分。他的父母因为贫困,希望孩子比别人更快地完成学业。
还有一个杭州版的“韩寒”,9岁就写小说、演戏,12岁就已经与出版社正式签约出书,但她不想这么小就做“专业作家”,她想学习,但学校正规的全科学习她连毕业都难……
对于超常儿童,我们齐头并进的秧田式教育尚无切实可行的法则。像丁丁这样的体制外孩子,大多仍在体制外自生自长,乃至苦闷徘徊。
有位教育家说,美国是创新教育,德国是应用教育,日本是精英教育。我们国家呢,千万不要停留在文凭教育上。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