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复读生与家长 高考到底在考谁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2日 14:17   精华学校

  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高考是世界上关注人数最多的教育事件。而现行的高考制度和用人机制,决定了孩子们十二年学习目标的单一性:高考。那么,高考在考谁呢?

  一、家长要了解高考命题走向

  经历了自己参加高考,到率领学生18次参加多种形式的高考,再到作为考生的家长,使我终于悟出了一个道理:高考是一场琢磨与反琢磨、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这话听起来有点冷酷,但事实就是如此。如果我们不知道高考命题要求什么,不知道高考命题人员想什么,我们的备考工作是无的放矢的,必然事倍功半。那么谁在备考呢?学生、老师、家长,一个都不能少。因此,高考不仅仅考学生,也要考老师,更要考家长。那么,高考命题人员想什么呢?也就是说,他们在琢磨什么呢?我想,他们最少需要琢磨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琢磨《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体现,不论教学、科研、高考命题,不能也无权超越这个界限。因此,凡是认识汉字的家长,都要看一下《课程标准》,从宏观上了解一下高中教学的特点、目标、评价标准,以及具体内容。只有这样,才能为家长进行家庭教育提供信度基础,增强说服力。家长们可能非常困惑的一点就是:为什么孩子总烦我?原因众多,但一个重要原因是,孩子认为你在高中学习这个问题上,是个外行,没有信度,因而产生彻底的怀疑。

  二要琢磨教材。《课程标准》毕竟是原则性的东西,要将《课程标准》具体化,还要依靠教材。教材是什么?教材是出版社根据自己对《课程标准》的理解而对《课程标准》进行的阐释,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基本依据。由于高中学科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语言学,是对人类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现象及发展规律的初步阐释,它必然随社会政治、经济、社会、自然现象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教材不断更替、修改、补充、完善的根本原因。这就向教学、教材的编写乃至命题提出了挑战:要求教师、教材编写者、命题人员有极强的观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有灵敏的嗅觉,有快速的适应、反应能力。由于技术上的原因,教材的适应能力和反应速度,很难尽如人意。而教材在对某些问题的表述上,理解程度、角度上,或多或少的与高考命题者存在不小的差距。这也就出现了“依据教材而不拘泥于教材”的提法。

  那么,家长能做些什么呢?

  1、读书,看报。通过平面的、立体的、网络的媒体,了解国家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了解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的动向,了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新成果、新发现

  2、剪辑。把你认为重要的、经过筛选的内容,用严谨的语言表述出来,打印,放在孩子的床头,当课外书看。经过三年,你会发现,你和孩子一起成长了。

  三要琢磨教师。高考命题原则有三个有利于: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有利于中学教学;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实际上,后两条可以合二为一:有利于在素质教育下的中学教学。中学教学的主导是老师,主体是学生,因而要琢磨老师。对老师的琢磨分两部分:首先琢磨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应该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科学的生命和魅力在于它的发展性,能否对自然现象、社会政治经济现象及规律进行深化、扩展、迁移式的理解、分析,能否对未来社会走势进行科学预测,都是高考所要考察的;其次要考察教师的教学方式、方法的科学性。古人说,教无定法,这是对的。但这并不说明教学方法选择的随意性。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风格,有海阔天空型的,有固本说教型的,有题海战术、以练代教型的,有地毯式轰炸型的。只有严谨而不死板、活泼而不放任、精选练习不盲目训练、语言表达准确到位、思维方式科学有效、分析判断迅速准确、收放自如、追求教学效益最大化的教学方式,才是高考所提倡、要求的。因此,当家长选择课外辅导老师的时候,要严格按照上述标准选择。

  四要琢磨学生。命题者要研究学生三年来学习的效果,能力提高的程度,区分不同学生,命不同的题。一是考察学生的记忆能力,观察、描述基本的社会现象,了解社会现象的规律和意义。记忆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是其他能力的基础,决不能忽视,但仅有记忆能力是远远不够的;二是考察学生的理解能力,考察学生对主要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对数据、图表、共识、简图的意义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三是应用能力:在记忆和理解的基础上,提取有效信息进行科学、合理的判断、推理、归纳、预测,分析说明成因,解决实际问题。学生的能力是分很多层次的,不同高校、不同系招生的要求也不一样,这就要求高考命题有很强的、很科学的区分度,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实力和志向,对号入座,不然,搞错了方向,功效大减。

  家长们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确定对孩子的期望值,绝不能好高骛远,那样会让孩子觉得没希望;也不能目标过低,那样孩子会失去进取心。

  综上所述,对高考命题的理解,至少应把握以下几点: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提高实际、理解、应用、表达、概括、判断、推理能力;对社会热点,扩展了解的面,增加理解的深度,提高解决的能力,区分对同一社会热点的宏观、中管、微观认识。

  家长朋友们,你准备好了吗?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复读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