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在家门口上大学有什么意思,我就要去外地上学,不管什么专业都行。”在填报本科志愿时,兰州今年高三应届毕业生雷雷不顾家人的反对,最终选择了贵州的一所二本院校。记者调查了解到,无论考分高低,今年不少考生在填报志愿时首先考虑的不是专业、学校,而是要去外地上学。兰州市教科所专家郭彦强则认为,考生想到外地上学开阔眼界是好事,但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来说,如果所学专业在省内院校就比较好,选择在省内上会更经济一些。
现象一:不愿在家门口上大学
对于平时学习属于中等水平的雷雷,476分的高考成绩已让全家人乐得合不拢嘴。“好歹上了本科线,也算是争气了,可为了填报志愿又让人头疼。”按照于先生的想法,雷雷刚上二本线,所以选择本地院校录取几率比较大,而且雷雷选择的是计算机专业,在省内很多院校也算是老牌专业,师资力量都不错。但是,雷雷却认为,从小在兰州长大,现在成人了如果还呆在父母身边上大学,感觉和上高中一样,所以无论如何一定要走出兰州追求自己的大学新生活。雷雷说,在志愿填报中他除了填计算机专业外,还填上了“服从调剂”,就是为了使上贵州这所高校的录取几率大一些。
现象二:最差也要在兰州上大学
高女士最近也为儿子究竟该去哪上学犯愁。儿子今年的高考成绩刚上二本线,学的文科,孩子想学历史专业,可是就为在哪里上这个专业母子俩争执不休。高女士觉得,在他们天水本地上就挺好的,天水师范学院的历史专业也不错,而且毕业以后能留在天水本地当老师也是不错的出路。但儿子却不这么想,在他心中更想乘着上大学的机会走出天水,看看外面的精彩世界,不想一辈子呆在一个城市里。填报志愿时,他除了报考国家公派古巴的留学生外,第二批第一志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内蒙古师范学院历史系。他的一个同学的观点和他非常相似,用他同学的话说:“ 最差也要去兰州上大学。”
现象三:高分低分考生都想去外地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像雷雷和高女士儿子一样想考到外地上大学的学生不在少数。兰州二中特级教师王国士对记者说,从这几年高三考生填报志愿的情况看,无论高分考生还是低分考生,只要考出本地的几率比较大,大多数人就绝不会轻易放弃。高分考生当然由于自身优势,可以选择北京、上海等城市的知名学府,低分考生则多选择贵州、内蒙古、四川、福建等地的一般高校。在兰州的省级示范性高中,首选外地高校的考生一般能占到全班学生的30%—40%。而在西北师大附中和兰州一中,首选外地高校的考生比例则更高,一般都在60%—80%。
原因
走出去为了能独立更自由
在城市、专业、学校三者之间,为何多数考生都优先考虑城市,想到外地上大学呢?兰州二中特级教师王国士表示,现在很多考生将上大学作为自己走出本地的一个跳板,这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太渴望过独立的生活。在上大学之前,始终和父母朝夕相处,吃喝拉撒样样都由父母为自己做主,随着年龄一天天长大,想独立生活的念头在他们心中愈发强烈。所以,上大学过集体生活是这些十七八岁孩子非常向往的生活方式,如果能到外地上大学,无形中就更自由了,父母无法插手自己的学习生活。
跳出熟悉的生活圈开阔眼界
雷雷对记者说,想去外地上大学,只是想开阔眼界。在他眼中,兰州是一个相对闭塞的内陆城市,在这里接受到的信息毕竟有限,所以他想到外地去上大学,能够开阔眼界,丰富自己的阅历,还能锻炼自己的适应能力。刘女士的女儿今年高考,和雷雷想法一样,城市是她女儿考虑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不过对于女儿的这个观点,她也比较认同。刘女士认为,大学4年的成长,是一个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她希望孩子能在一个经济、文化发达,思想开放的城市中学习,让孩子长见识、拓宽孩子视野。
建议
往外跑切莫忽视专业
今年刚从北京中医学院毕业的小陈不认同雷雷的想法。小陈说,4年前她从兰州一所重点高中毕业,当时高考分数高出二本线20多分,本来家人让她上兰州商学院的国际贸易专业,但是她执意不肯,就是想到北京上大学。但是由于分数不高,所以在北京众多高校中选了把握比较大的北京中医学院。“进了医学院学的还是法律专业,这就是分数不高的学生硬要到好城市上学付出的代价。”现在小陈觉得自己学的这个专业与所在院校确实不太搭调。也正是因为不搭调,今年毕业在北京找工作很难,只能回兰州,谁想回来后工作依旧难找,用人单位对于医学院毕业的法律专业学生不太“感冒”。小陈说,这就是执意想往外走的结果,她希望今年的考生们吸取这个教训,不要再盲目往外跑。
经济困难生省内上学更好些 兰州市教科所教研室主任郭彦强认为,一些考生想到外地上大学锻炼自己、开拓视野,这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家庭经济比较困难的学生,应该考虑到如果在外地院校上的专业,在省内院校就可以上,那么可能选择后者会更加经济实用一些。另外,王国士老师也提醒考生,有些外地院校并不比省内的好,尤其是外地新建的一些本科院校和专科刚升本的院校,在硬件设施、师资条件上远不如省内的老牌院校。其实,想到外地发展,并非只有考大学这一次机会,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只要做好准备,机会随时都有。 (记者/姚智)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