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湖北高中课改方案出炉 40万新生告别应试教育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3日 11:50   荆楚在线-楚天金报

  今年秋季,我省653所普通高中的42.3万名新生,将同时进入高中课改。昨日,《湖北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施方案(试行)》(以下简称《方案》)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由省教育厅正式发布,我省高中课改方案的“面纱”终被揭开。

  一、高中课改改什么?

  高中课改要改革什么?这是学生和家长最想了解的问题。实行高中课改后,我省将建立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和学业水平考试制度,推进高招多元化的选拔机制。

  综合素质评价 全面反映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要依据是学生成长记录,包括学生基础性发展目标上的表现、综合实践活动情况、学分修习情况、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具有典型意义的实证材料。综合素质评价以学生自评和互评为主,教师、家长参与。

  学业水平考试 全面反映学生在各学科所达到的学业水平。学业水平考试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实施。

  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稳步推进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积极推进高校选拔录取模式和方式的改革,逐步探索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与学校测试相结合的多元化评价选拔办法。

  二、课改后学生们学什么?

  课改将赋予学校、学生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提供更多的选择,促进学生学有所长,促进学校办出特色。《方案》明示,普通高中课程结构分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课程设置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八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设置若干课程价值相近的科目,科目设置包括语文、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数学、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通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等15个科目;每个科目的课程内容由若干模块组成。

  普通高中课程内容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构成。必修课程按照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规定执行。选修部分又分为选修Ⅰ和选修Ⅱ。

  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四个学习领域的科目选修Ⅰ分为选修ⅠA、选修ⅠB、选修ⅠC。列入选修ⅠA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修习内容;列入选修ⅠB的模块是全省指定的选修内容,学生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模块修习;列入选修ⅠC的模块是学校视条件开设的选修内容,学生可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自主选修。

  选修Ⅰ模块根据社会对人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生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依据各学科课程标准并结合我省实际分类别、分层次设置。选修Ⅱ课程由学校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开设。

  在选修ⅠA的模块修习中,修习文、理方向学生按各科目要求选择模块,艺术、体育特长学生在修满必修学分后,可按自身的发展方向选修相关科目的模块。

  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完成必修学分所需修习的模块,以及物理、化学、信息技术修满必修学分所需修习的模块,由学生在全省指定的范围内选择。

  三、高中生如何修学分?

  按照《方案》,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所有普通高中学校必须全部开设。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的学分,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两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选修Ⅰ至少获得22学分,选修Ⅱ至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学分方可毕业。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的选修模块,获得更多学分。

  四、学制和学时有何安排?

  我省实施高中课改后,普通高中学制仍为三年。每学年52周,其中教学时间40周,社会实践1周,假期(包括寒暑假、节假日和农忙假)11周。每学年分为两学期,每学期分为两学段,每学段10周,其中9周授课,1周复习考试。

  必修和选修Ⅰ课程的每个模块的教学时间通常为36学时。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每个模块原则上为18学时;研究性学习应保证270学时;社会实践共3周;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工作日。选修Ⅱ课程按照模块开发,每个模块可以设计为18学时(1学分),也可以设计为36学时(2学分)。《方案》对各学科周课时提出建议。

  五、新课程实施如何推进?

  《方案》要求,学校每学年的课程设置必须涉及到八个学习领域的课程内容。高中一年级主要设置必修课程,视学科实际,逐步增设选修课程。

  学校在高三年级应保证学生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同时鼓励学生按自己的兴趣和需要继续修习某些课程。

  学校在保证开设好必修模块的同时,应科学制定开设选修课程的规划,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学生拥有较大的课程选修空间;同时,根据本地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生的兴趣,积极开发校本课程,以满足学生选修Ⅱ课程的修习。

  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加强校际之间以及学校与社区的合作,努力实现课程资源的共建共享。(记者/赵莉 通讯员/梁炜)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