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甲骨文作文引全民思考 高考评分规则是否需改革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6日 14:49   新消息报

  四川省绵阳市南山中学的考生黄蛉怎么也没想到,他在高考考场上想出奇制胜而创作出来的“甲骨文作文”,竟成为网上炙手可热的词汇之一。这份字形古奥难懂的高考作文,通篇以甲骨文为主,此外还包含部分金文、篆体字,被阅卷老师翻译成现代汉语后,根据相关评分标准,判了8分。

  在单一化的高考招生制度逐渐“破冰”的当前,这篇“甲骨文作文”以一种另类姿态激发起人们的争论和思考:当下社会正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积极转变,由此出现了一些思维和行为习惯打破常规的孩子,我们应该如何对待?在社会对人才需求日趋多元化的当下,作为人才选拔重要机制的高考,又该作出如何的变化调整?

  专家组翻译古文字

  高考阅卷场上,出现了一份字形怪异的作文试卷,试卷中几乎通篇充斥着甲骨文、金文和小篆。为了慎重起见,阅卷场专门组织相关专家,将那份作文试卷的古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

  6月21日,成都中心城区一位阅卷老师告诉记者,在阅卷组的总结会上,阅卷组组长通报了有关这篇高考作文的评分情况。“专家委员会的专家都看了,通过翻译后,他们发现这篇作文虽然是以《熟悉》为题,但内容却离题很远。最终只打了8分。”

  这份突兀的“甲骨文作文”,同时也令阅卷场外的一个人痛心疾首,他就是黄蛉的语文老师蒲体超。他将黄蛉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因为他知道在高考的刀锋上率性而为,将是怎样的严重后果。

  但蒲体超在心底还是认可自己学生的这篇另类作文。他告诉记者:“在高考场上短短几十分钟内,能用甲骨文写出一篇800字的作文,黄蛉可以说是国内第一人。”四川大学一位古文字学教授认为,即使是研究甲骨文数十年的专家,要用甲骨文写两三百字的文章,至少要花1月至2个月,一个高中生能有这样的水平,还是很不错的。因为目前甲骨文只有1000多个字,并且,现代汉语里很多字都没办法在甲骨文中找到相对应的。

  黄蛉告诉记者:“我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并不是恶搞乱写,是经过认真考虑的。”高考时,他先写作文,花了90分钟,占了整个语文课考试的大半时间,起初想写微型小说和散文,体裁有优势,容易拿高分,但考虑到有些字用甲骨文写不出来,就放弃了,写议论文要容易点,“用甲骨文写作文,时间比平时几乎要多一倍。”

  莽少年痴迷甲骨文

  黄蛉向记者解释用甲骨文写高考作文的理由时说:“我想引起阅卷老师更多的注意,增强对我作文的关注度,于是就在文字上下工夫,想用甲骨文写作来吸引阅卷老师的眼球。”但班主任老师牛静语却对此有自己的评判,他告诉记者,黄蛉的举动,其实是一种过于冒险的少年冲动,这是他们这一代孩子的固有特质。

  蒲体超老师认为,黄蛉选择“甲骨文作文”,根本原因还是在于他对自己运用甲骨文能力的自信,甲骨文总共只有1000多个字,他已经掌握了七、八百个。

  黄蛉告诉记者,读高二时开始对甲骨文感兴趣,翻阅了大量的书籍,但真正达到如痴如醉程度,是从复读高三遇见语文老师蒲体超时开始,蒲老师讲解文言文中的虚词,往往从甲骨文形态开始讲解其演变过程。

  从此,甲骨文这种沉寂数千年的中国“文化化石”,成为黄蛉心头熊熊燃烧的一团火。“看书烦躁了,翻看一下甲骨文等古文字,心里就平静下来,不知不觉就积累了不少。高考前,心里有时很乱,就看看甲骨文,不一会儿就沉入那个神奇的世界了。”说起甲骨文,黄蛉就眉飞色舞,“比如贞,古代是个人名,是个占卜的人。比如未,古代是树木茂盛的意思,后来演变为地支中的未,失去了原来的意思……”

  博弈初现曙光

  黄蛉与他的“甲骨文作文”,以另类形象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一时间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或褒或贬,众说纷纭,但从这场难以简单分出胜负的激烈争论中,人们看到的却是在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多年的博弈下,高考招生制度蕴含的巨大改革可能性。

  反对者认为,高考有其固定的游戏规则,如果允许用甲骨文写作文,那以后就会出现用当下年轻人中间流行的“火星文”甚至生僻的某外语、少数民族语写作文,岂不乱套?如果都要一一专门请专家翻译解读,高考阅卷成本是不是太高?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一位教授建议,以后高考评分规则中应该加入“必须使用简体字”这一项。

  支持者则对黄蛉的甲骨文功底表示由衷敬佩。四川教育学院教育系系主任李小融说,目前,我们社会正处于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转变的十字路口,学生们开始逐渐摆脱“唯分数论”影响,显示出多样化的兴趣爱好,这是可喜的现象。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这一现实变化,实际上为相对滞后的高考招生制度提出一个必须加以重视的紧迫命题。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