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民调揭示高考“状元热”何以总不退烧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07日 09:50   中国青年报

  湖南省永州市市民张六秀最近一直在关注高考状元的新闻,还买了一台附带了26个高考状元学习方法的电脑,他想给儿子找到一些可以借鉴的学习方法,“同龄人的榜样作用很直接,孩子有了目标,就会有学习的动力。”

  年年高考,状元总成社会焦点。今年,江苏省取消了高考前100名考生的排名,上海市、山西省也承诺不公布高考状元。但是官方不公布,媒体和公众却仍在进行着寻找状元的行动,“状元心得”、“状元故事”依然是各大网站的热帖。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对4069人(其中“80后”占53.8%,“90后”占20.6%)进行的调查显示,对于这种似乎总不退烧的“状元热”,51.0%的人认为是媒体炒作的结果,45.7%的人认为这是自有科举以来民间就有的一个传统。

  还有一组原因,多涉及家长考生教育励志方面的具体需要,依次是:想知道状元的学习方法(29.7%),对成功者的好奇(28.3%),想知道状元的家庭教育(21.5%),想了解状元的成长历程(20.7%),想了解状元的考试心得(16.1%)。

  公众怎么看高考状元

  “公众对高考状元格外关注,说明了中国重视考试的传统文化氛围很浓厚。”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教授郑若玲,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采访时说,科举制度存在了1300年,对民间社会影响非常深远。状元在科举时代被称为“金殿大魁”。考中进士已经是人龙人凤了,状元作为进士第一名,其待遇更是一般进士比不了的,比如走皇帝才能走的“御道”,未婚状元被高官显宦乃至皇家点为乘龙快婿更非罕见,百姓都熟悉的《女驸马》讲的也是这类传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教授夏学銮认为,公众对状元的关注与“光宗耀祖”的观念有关,第一名是稀缺资源,能“光耀门楣”。另外现在人的浮躁、追星,也决定了状元的“眼球”价值。

  “我不认为自己比其他同学更优秀,只是高考发挥得更好而已。”今年辽宁省理科状元于静文,认为自己成为状元是时机和命运决定的,“我几次模拟考的成绩排名分别是第五、第五、第二、第一,所以你也能看出来,我们有一个梯队的同学都能冲击状元,就看谁临场发挥得好了。”

  调查显示,47.4%的人认为高考状元是最会考试的人,19.1%的人认为高考状元是考试心态最好的人;16.4%的人认为高考状元理应是学习的榜样,8.3%的人相信高考状元肯定才识过人。

  清华大学博士生谭文哲说,能成为高考状元,虽然具有偶然性,但是能在高考那样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胜出,还是说明他是十分优秀的。首先他智商肯定不低,还有一套很好的应对考试的办法。但是各省教育水平是不一样的,一些水平较低省份的状元未必有多大的“含金量”。

  高考状元为何被炒作

  本次调查中,多达44.8%的人认为炒作高考状元有高中、高校、地方政府等各方利益驱动。

  郑若玲说,古代地方官员的政绩就是和科举及第率挂钩的,这和当今高考升学率与当地政绩(至少是教育行政系统的考核)有关是一样的。中国历来重视考试的功用,政绩考核也难免打上历史的烙印。再有,现在的状元也有了市场价值,哪个中学出一个状元,在招生时肯定有帮助。

  北京大学学生朱虹璇是2007年江西省的文科状元,分数刚出来时,采访她的媒体不少,“有一家网络媒体的采访,把我给惹怒了,我话不多,他们就胡乱猜测我的意思,最后出来的稿子把我写得不是很温和,还有一点极端。这不是误导吗?”

  “过度地重视考试,可能激起恶性竞争、过分猎奇等消极因素。现在官方淡化高考状元的色彩,也是在适当引导公众不要过分重视甚至只盯着考试。”郑若玲说。

  夏学銮认为,一味炒作高考状元对这些尚在成长中的学生很不利。“整个社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们身上,让他们承担了太多的期望。进入大学后,稍有不如意也很容易让他们形成心理落差。”

  调查中,55.5%的人认为过度炒作会“捧杀”高考状元,50.8%的人担心对高考状元的炒作会助长应试教育之风,38.6%的人表示过分宣传高考状元容易伤害一些高考失利者。

  尽管大家对“状元热”的负面影响不无担心,在本次调查中,却只有35.4%的人支持不公布高考状元的做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状元热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