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时评:高校散财招生未必真招才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7月10日 14:55   京华时报

  本报特约评论员 唐宋

  “只要高考居浙江省文、理科前100名,第一志愿报考我校,就可获得20万元的重奖。”浙江师范大学近日发布的这条招生消息引来众议,网友还因此戏称其为“史上最阔高校”。

  浙江师范大学认为,重奖能吸引优秀考生,有了好的生源质量,会对学校的总体水平提高有好处,重金就重得其所。

  对优秀学子给予重奖,一定能吸引不少考生和家长的眼球,也为那些上不起学的寒门学子,提供了改变命运的机遇。重视生源质量,招收优质生源,确实有助于提高高校的竞争力。可是,也要看到,钱不是万能的,我们不能对重奖招生抱过高的心理预期。

  首先,重奖未必能吸引到最优秀的学生。因为很多考生和家长看重的,不是眼前的重奖,而是未来的成长。一些高考状元之所以放弃北大、清华,选择香港的大学,看重的不仅仅是高额奖学金,还有国际标准的优秀师资,自由开放的学习氛围,独立创新的大学精神。最吸引优秀考生的,往往不是重奖,而是学校的口碑和实力。

  其次,提高高校竞争力,也不能仅仅依靠优质生源。学校竞争力是一个综合性指标,不仅要看有没有优秀生源,还要看教师队伍、学习环境、专业设置等诸多方面。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如果没有好的师资、好的学习环境,难免让人担心,光靠重奖刺激,让考生一夜暴富,会不会误人子弟?

  近年来,各地高校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可谓煞费苦心。有的高校为了打造一流教学环境,不惜债台高筑,大兴土木盖大楼;有的高校为了引进优秀师资,不惜斥资百万,在全球范围招揽人才;有的高校为了抢生源,开始减免学杂费、设置巨额奖学金。从盖大楼到引大师,从重硬件到重软件,这些积极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等教育本位的回归。

  当然,也有不少高校在激烈竞争中跑偏。有的高校不差大官,差知名教授;不差大楼大广场,差学术大师;不差钱,差良好的科研氛围和校园文化。由于体制、机制的原因,一些高校引不来优秀教师、优秀生源,陷入越办越差的恶性循环。

  看来,要提高高校的竞争力,不能把宝全压到重奖上,以为钱能解决一切问题。高校更应该考虑的是,如何提高自身的软硬件,如何提高育人质量。毕竟,高校是一个教书育人的地方,是靠知识说话的地方,而不是靠钱说话的地方。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高考贴吧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