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不支持Flash
跳转到正文内容

《陪考有方》:考生产生偏科现象的三大原因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8月15日 13:10   新浪教育

  曾经有家长问过我:既然考生都会或多或少存在偏科现象,那么让强科更强不是更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想尽办法让考生把弱科补上呢?我们暂且不说有的高校在招生的时候会设置单科最低分数线或者对某一学科有分数上的要求,单从考试策略上来说,偏科中的弱科的提升空间更大,难度更低。要知道,想把弱科提上去,将基础知识准备好是前提,可是想要继续提升强科的实力,就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答题技巧和高难度题目上。弱科的存在,大大增加了考试总成绩的不稳定性。如果把薄弱环节补上,就相当于拆除了考试中的定时炸弹,会使成绩提高并趋于稳定,而这对增强备考信心和需要考前填报志愿的考生都很有帮助。

  既然我们已经知道了偏科的危险性和纠正偏科现象的必要性,那么下一步就需要我们对学生产生偏科的原因进行思考。因为只有将“病根”发现并彻底解决,才有希望将偏科现象彻底“治愈”。一般来说,考生产生偏科的原因主要有三种:

  □ 有自己独特的喜好和兴趣

  这是造成考生偏科的最基本原因。每个人都有鲜明的个性,鲜明的个性主要表现在独特的喜好和兴趣上。有的考生就是喜欢数字化的东西,凡是遇到数字类的内容就愿意学、喜欢学,但同时,他们就是不喜欢文绉绉的东西,凡是遇到拽文的内容就反感、就排斥。有些同学则相反。虽然现在没有十足的证据证明这样的喜好与性别相关,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男女生在喜好的科目上确实有各自的倾向。这也就是为什么理科有优势的往往男生多,而文科有优势的往往女生多。

  另外,考生的这种喜好和兴趣不仅仅表现在所学习的科目上,有时,学生与老师关系的亲疏也从某种角度上影响着某一学科的成绩。在中学时代,学生一般对上课生动活泼且能调动学生积极性或者极具亲和力的老师会特别喜欢,而对于那些照本宣科硬搬硬套或者性格古板的老师会望而生畏。在这两种情况下,考生的学习积极性将完全不同,这样将大大影响考生的备考效果和成绩的提升。

  □ 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

  这是造成考生偏科的最主要原因。实际上,考生能够很清楚的意识到自己哪一科比较薄弱或者对某一位老师有成见。可是,这些原因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能造成偏科现象的,而是需要一个长时间的积累,使之慢慢成为自己学习上的鸡肋。从这个角度上来思考,也说明了考生缺乏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倘若能够在刚刚发觉的时候就采取果断的措施,应该就不会走到今天这一步。

  因此,家长要让考生意识到,在任何时候都不要给自己找借口,首先一定要从自身找原因。特别要叮嘱他们的是,后面补习弱科的过程也会非常痛苦,倘若能够咬紧牙关,提高自我控制能力,那将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迅速化弱为强,很快就可以使自己的弱科不再弱,强科更加强。

  □ 心理素质的极度不成熟

  这是造成考生偏科的最关键原因。攻破偏科难关,首先要过的就是心理关。有的考生在了解到自己某一科处于弱势之后,心理防线彻底崩溃:遇到某一科题目的时候,还没看题就极度紧张,不断给自己消极的心理暗示;又或者在奋力拼搏追赶的时候,因为一点点小挫折就轻言放弃,大大降低了自己的斗志;在与老师沟通的过程当中极度敏感,老师一句不经意间的话都会触动心弦,唯恐再与其沟通……这些或许就是造成偏科现象的关键因素。

  所以,不管怎样,家长都要帮助孩子从心理的角度出发去面对目前的偏科问题,只有以一个平静的心态、放松的心态、坦然的心态去面对,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链接—家长课堂—高考专家:真诚鼓励对偏科考生很重要

  孩子偏科,家长能做些啥呢?有专家给家长们支招,家长尽量做好以下几件事:首先要鼓励孩子勇敢面对瘸腿的科目。我们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鼓励,给孩子这样一个心理暗示,你一定能把这科学好,过去没学好是因为没重视它,只要你重视了,你就一定能学好的。其次,让孩子从家长的鼓励中获得力量,获得勇气和信心。家长鼓励孩子的时候一定要真诚,同时,也要请求学校老师对孩子的试卷,认真研究一下失分的地方,并进行汇总,帮孩子找出薄弱环节。如果孩子愿意,可以让孩子和老师一起找,因为找薄弱环节的过程也是提高的过程。

  家长在帮助偏科孩子的时候能做什么呢?找相关资料,比如学习某一学科的窍门、要点、要求及经验之类的文章、讲座、相关试题,平时老师给的作业和试卷难度与重点都是针对大多数学生的,是科目内容或进度总测试,对已经有偏科的孩子来说针对性不太强。家长们利用网络、家长圈等信息手段为孩子寻找相关资料,对孩子的瘸腿科目一定会有所帮助。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相关链接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