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自主招生,不考中国汉语,反考他国文字,的确引人质疑。可在笔者看来,“英语很重要”的背后不过是真实的生存寓言。从小学、中学到大学,乃至于考研,我们无不是从英语的关卡中冲关而过,这种考试体制和教育制度也许才是我们真正需要质疑的症结所在。
从小到大,同学们选择了不同的专业,可有一门课程却是雷打不动的必修课——英语。更可怕的是,许多高校还明令规定“英语不过四级者,不授予学位”——这很要命,青年学子的求学之梦就这样被系在了英语上。
这还不算,如果你要考硕考博,也得过英语关。除非你的英语水平达到一定水平,否则,即便专业成绩再高也不可能入选。这让我想到了清华教授陈丹青与北大教授贺卫方。一个出身绘画,一个出身法学,两位都可谓学术界的知名人士。可是,两位学者却相继拒绝招录研究生,原因就如陈丹青在某次访谈节目中所说——我想要招的学生,全卡在英语和政治上了,而英语和政治上了线的,专业却不怎么出色,所以我招不到自己想要的学生。
由此,“英语很重要”不过是个真实的生存寓言。尤其对那些经高校自主招进来的学生而言,他们往往是高校重点培养的对象,若是英语不好,今后又怎能实现学历的提升,将来又何以在中外学术界进行人脉构建呢?□王传涛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