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热议:高考加分为何成少数人的“红利”(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3月11日 10:33   新华网
热议高考加分
热议高考加分

  代表委员透视高考加分背后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新华网北京3月10日电 2009年高考前后,闹得沸沸扬扬的“浙江高考航模加分”和“重庆31名考生民族成分造假”等事件,让执行多年的“高考加分”政策带来了信任危机。今年两会期间,高考加分制度仍是代表委员热议的一个话题,他们认为,不在阳光下接受监督的“加分”必然会加剧教育不公平现象。

  高考加分成了“少数人的红利”

  高考加分制度本是为了纠正高考选拔人才中“一刀切”偏差而建立的,旨在帮助弱势学生考入高校。然而,近年来,这项制度在推行过程却出现了加分项目过多、弄虚作假等问题,引起了社会的广泛质疑,使其公平性受到冲击。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眉山市人民医院副院长夏绩恩说,现在的高考加分项目越来越多,过泛、过滥甚至过于随意加分,是对在“高考分数面前人人平等”这个基本原则的冲击和亵渎。近年来,各地各类高考加分政策已多达190多项。

  他在当地作过一次调查统计,本省共有高考加分项目62项,可享受高考加分项目的学生占报考学生总人数的16.3%;实际录取结果享受高考加分项目的学生人数占享受高考加分总人数前三位分别是:民族加分项目、特长加分和省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加分。

  “加分制度已成为一条隐蔽于僻静处的特权小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检察院一分院副检察长李钺锋说,“一些加分规定出现‘加分寻租’、‘特殊的奖励政策’现象,让这项初衷是为了寻求教育公平的制度,却沦为了少数人的‘红利’。”

  据他透露,北京大学去年录取的24名重庆考生中,有17人为加分考生,其中13人凭借“二级运动员”加分,4人凭借少数民族成分加分。“部分学生家长为了帮助孩子上大学、名校,千方百计到处托关系开假证明,骗取加分,造成了极为恶劣的影响。在一些地方,花钱就能买到‘二级运动员’证书。”

  政策“变味”引发存废之争

  山东省教育厅近日出台规定,从今年起,山东全部取消省内制定的高考加分等照顾性政策,强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信息在招生录取中的作用。今年两会期间,高考加分政策也在代表委员间引发了存废之争。

  “应当取消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加分项目。”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监察局副局长杜黎明委员坦言,如果学生真的很优秀了,又何必需要再加分?对这些学生加分过多,对绝大多数‘裸考’的学生就形成极大的不公平。

  全国人大代表、银川市唐涞回民中学教师吕新萍说,特长加分的高考政策也让城市孩子“不堪重负”。琴棋书画和体育项目等,本应是学生的兴趣爱好,但当与高考挂钩,那些本来应该快乐的东西就变了味。

  “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家长就让他们参加各种学习班,奥数、体育、航模、琴棋书画,没有时间玩,剥夺了他们本应拥有的快乐童年,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吕新萍无奈地说。

  杜黎明也认为,为鼓励学生兴趣、提高综合素养,不能简单地与高考加分挂钩。“只有报考相关专业才加分,报考其他专业则不应加分。从长远来说,更应取消高考中的所有人为加分,还高考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提及高考加分政策,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教育厅厅长涂文涛认为,加分政策本身并没有问题,像民族加分项目,四川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落后,教育整体水平低下,如果不给当地学生加分,那他们考上大学将难上加难。“最近,高考加分政策出了一些问题,但不能简单地废止,应该进行规范和加强监督!”

  规范加分,将政策置于阳光下

  针对社会各界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广泛质疑,教育部也提出在今年要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和高考加分政策。如何规范高考加分,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认为,关键在于减少一些不科学的加分项目,并将加分政策的执行过程置于阳光下。

  代表委员们认为,教育部门应该在广泛、充分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高考学生意见的基础上,全面清理、调整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分值以及适用范围,做到宁缺毋滥。

  “如何取消变质的加分项目,保留大多数人认可的项目?”李钺锋说,可以举行高考加分项目听证会,邀请学生、家长、老师、学者、媒体、党派成员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参与讨论,广泛征集意见,及时调整改革高考加分制度,严格清理和规范高考加分项目、分值以及使用范围,使加分政策更加合理、公开、透明。

  夏绩恩说,对于音、体、美、书法、舞蹈特长学生的加分项目,必须对参加的考生资格进行认真、严格的审查和进行相应的专项测试,建立并完善初试和复试两级认定操作程序、并且切实加强对其两级操作程序行之有效的监督,严防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和出现“南郭先生”。

  “同时要进一步健全监督机制,增加透明度。”李钺锋认为,相关部门应通过网络、电视等多种现代科技手段,对高考加分信息进行彻底、全面的公示,以接受广大民众的广泛监督。“特别是公示周知范围和公示地点,一定要选择在其同学、老师、就读学校、考生所在地和出生地,因为这些人最熟悉、最了解加分考生的实际情况,最能发挥公示监督的作用,否则就失去了公示的意义。”

  “将高考加分制度放在阳光下,才能保障教育公平。建议在教育部门和纪检监察部门设立专门的举报电话和信箱,切实建立和畅通举报渠道,一经实名举报必须一查到底,并将查实和查处情况向举报人反馈、向社会公布。”夏绩恩说。(采写记者叶建平、朱薇、艾福梅、郑晓奕)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高考 加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