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心理学博士破解考前焦虑 安慰不当适得其反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21日 09:53   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再过两个月不到,杭城的中高考就将开锣。有不少家长近日反映,孩子已经开始出现紧张、焦虑的情绪。记者特别采访了纳思教育集团副总经理,心理学博士李育新。他把孩子大考前产生不良情绪的症结,首先归向大人一方:“孩子考前紧张,家长、老师不是局外人,反而是问题根源之一,应该首先行动起来。”

  90后考生的特点是情商、逆境商都比较低,情绪的变动系数大。这些孩子很容易出现“不喜欢某位老师而不爱学习一门课程”,或者“跟家长赌气,偏偏逆反不好好学习”的情况。李育新认为,越是到考前,考生与其说是众星拱月,不如说是众矢之的。考生往往每天时时看到倒计时牌,耳朵里充斥着“加把劲了”,这可能最让他们揪心。

  李育新认为,家长要多用“放大镜”肯定孩子的成绩,但语言要讲求艺术。他认为,家长们大多没有意识到一个“通病”——特别爱暗示,反而让孩子紧张。“比如孩子临出门去考试,家长会说‘别紧张噢,粗心的毛病不能犯。’对于孩子来说,这简直就是魔咒——本来不紧张的一听就紧张了!”同样一句话,李育新建议家长“何不说成‘我相信你一定能考好!’”

  而课堂上,老师除了讲题,也很喜欢说“上届同学取得了怎样怎样的成绩,你们这届如何如何欠缺。”——听着心凉。建议老师实说“你们这届是我教过的最棒的孩子!”千万别吝啬你的鼓舞,这对信任老师的学生们来讲非常重要。

  李育新在白纸上写了一个单词stressed(压力),这是个让学生很害怕的词,好像没有办法解脱。“其实,你把这个单词反过来写,就是desserts(甜点),一听甜点,是不就让人很轻松?”李育新表示,临考前,大家不妨都从别处看待问题,这样,不良情绪不仅不会爆发,反而能转变成动力。(本报通讯员:钱冰冰 本报记者:章咪佳)

  更多高考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声明:新浪网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心理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