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一个人视野的高低或者视野的宽广与否直接决定自己未来人生道路当中究竟应该朝什么方向走。当一个人的视野非常狭窄,可供你选择的方向非常少。当你有一个全球视野,可能你走起路来就会觉得选择多很多。就像你说其实走出校门,清华大学一直以来都会跟世界上顶级的高校交流,下面这个问题要问问秦领同学,我知道你不仅接到哈佛的通知书,还接到斯坦福等等一些名校的通知书。当你知道有这么多名校录取你的时候,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而你最后又为什么选择了哈佛?
秦领:当时拿到的第一个通知书就是哈佛大学通知书,我直接就从咖啡厅里跳起来,很激动,立即给家里人打电话,全家人分享这个快乐。不过现在想起来,其实整个出国准备过程,有一点漫长,但也并不是我一个人在战斗,那种感觉。从大二之后,学校就会有很多学生,因为清华大学的一个特点,与国际化接轨能力特别强。在大二的时候我们就频繁的去参与了很多国际上知名的教授或者一些知名的商业巨头来到清华进行座谈。我们就有面对面的机会和他们交谈,直接问他们问题。通过他们的引导决定我们以后可能有哪些发展方向,有哪些选项是开放的。出国过程中大家也是相互帮助,一起准备考GRE、英语,一起找科研,一起了解我们这个学术前沿是什么样的东西。在这个过程中,不同的人他们之后就有了不同的想法,他们有了不同的契机。
比如我有一个同学,他参加我们系到南加州理工大学的交换,这样一个过程中,他就到了美国,也做了很多科研,就对那边的东西更了解,他现在也申请到了加州的斯坦福大学读书。而另外一个同学,走了一个不同的路线,有一个伯克利教授,是清华的客座教授,会来清华做一些研究项目,这位同学自告奋勇找他,帮他做事,现在也到了他的名下,就到伯克利读书了。我就不一样,我是利用学长的资源,我们有一个学长到哈佛读书,我就跟学长说了我自己的情况是怎样,我也有比较强的科研背景,学长能不能推荐我一下,学长就跟教授说了,教授一听也很开心,觉得我跟教授需要的人才也是很契合的。
清华有很多机会,和全球各个大学的教授、老师发生联系,你身在清华里就可以知道整个全世界的状态。
最后选择学校这个过程还是纠结了我很久,去斯坦福还是去哈佛。我觉得这个过程其实和我当年选择去清华大学是一样的,就是还是看我自己的喜爱。我喜欢怎样一种学校的感觉,我当年选择清华,因为我喜欢清华这样一种厚重的谨慎的严谨的感觉,一种学术的氛围,但是也喜欢它在这种学术之外也有非常丰富的课余生活。我选择去哈佛,也是有着我的喜爱,因为我喜欢它一种比较广博、厚重的学术感,总之我就是一个比较学术的人。
主持人:听完你的故事会有很多同学非常羡慕你,那是因为你可以有很多非常好的选择面对。我每年都会采访很多高考状元,特别是很多状元会把清华作为自己大学第一站的目标地,未来跟踪几年之后,就会有很多同学跟我反映,进入大学之后会心里面有一个很大的落差,曾经自己是如此的优秀,因为省里面的状元本来就很少。但是进入大学之后发现人才特别多,而且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自己的事业一下子就会觉得跟有些同学不是那么完全在一个等量级上去比拼。当我们的新生们遇到这样一种心理落差,我想问问我们的辅导员,该如何面对,因为可能在大学一年级和二年级都没有办法很好调解,遇到这个问题我们该怎么给他们做工作,把你的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
王敏娜:其实在清华,我们叫很厉害的同学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牛人”。大一的时候同学们都有这样一段时间,大约是半年,尤其是第一个学期,他们发现完全不适应大学的生活。这时候除了辅导员制度,因为辅导员制度有什么特色呢?就是我跟学生是吃住都在一起,所以他们有什么问题,比如说学习上需要指导,可以来找我,比如说有些参考书我可以推荐给他们,包括感情上的问题,包括大家在生活上,因为现在的同学可能刚到大学,没有住过校,所以自理能力上有些问题,到时辅导员一一给他们帮助,就是点对点的关怀。同时我们现在有一个新生导引项目,在法学院叫导师制,大学新生一进来就会有博士生导师带一到两名学生,相当于享受研究生的待遇,导师会带那些学生参与课堂的讨论,尤其是导师会带那些学生读一些人生方面的书,给他一些建议。
我觉得一方面是这两个制度本身就是能够给新生一种帮助,同时我在给他们做指引的时候,反复强调的是,因为清华给大家提供的是各种各样的资源,你在清华要做的就是找你自己热爱的东西,发现你自己的热爱,然后去培养这种热爱,培养自己的特长。
清华的资源非常丰富,所以我鼓励同学只要是你认准了一个方向,在任何一个领域,你都能做得非常出色。而且其实对于人才的评价而言,我觉得清华非常好的一点就是它的人才评价是多元化的,一个非常包容的概念。我们那边有社工牛人,有文艺牛人、体育牛人,任何一个人骑车在清华大路上的同学,他身上都有其他同学比不上的那一点。所以,清华的同学只要过了那个落差期,他们都非常自信,都觉得在这一方面我是牛人。
主持人:这个牛人是不是在清华大学属于级别比较高的称谓。
秦领:没有,大家都是牛人(笑)。
主持人:好吧,最牛的人可能外号大家就叫“牛牛”。
陈茸:大牛,牛犇。
主持人:大家知道大学生活学习只是校园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唯一的一点,包括大学里会有很多艺术的生活、体育的生活,所以我想问问马上即将大四毕业的这部分同学,你的文体生活是不是很丰富?你觉得通过文体生活当中,它和你的学业之间究竟是什么样的关系?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还是你会觉得会耽误了你学习和生活,这是很多同学的一个困惑。面对这样一个大家多有的困惑,你是如何看待?
陈茸:体育和我的学业是相辅相成的两个点。清华有一句口号是为祖国健康工作50年,我们每年男生跑3000,女生跑1500,这是传统项目,大家非常注重锻炼身体。我刚进校,就有学长让我加入游泳队。以前我觉得大家只是每周泡泡泳池就罢了,结果进去发现这个是国家三级运动员,那个是国家二级运动员,那些人都是到了大学才开始接受训练,而且以前还各个是省状元,数学竞赛保送进来的人,特别不可思议,怎么能兼顾得了。自己到了游泳队,感觉两者相辅相成,我游完泳有更敏捷的思路和充实的精力,不用熬夜。这些学长虽然是非专业、非老师选手,但是他们会给你无微不至的关怀,经过指导之后,我如今也达到了国家三级运动员的标准了。这只是一个小的案例,清华里有各种社团,而体育代表队和文艺代表队都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准,每个人都可以在课余有非常丰富的生活,这完全和学业不矛盾。一个人如果一天到晚闷在实验室那才会出问题,如果两者能调剂,是内心和体魄双重的健全。
主持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在奥运会的游泳赛场上能见到你。
陈茸:那估计不行。
主持人:估计有很多同学对清华大学的学生生活感兴趣,他们到底过怎样的生活,包括很多人都把我们想得特别神圣,这些同学是全国学习方面或者各方面最优秀的一帮年轻人在校园里面,大家共同去生活。真实的清华的校园生活是怎样的,秦领同学是不是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每天的起居时间表。
秦领:我的每天起居时间表比较弹性。因为到了大学之后就跟高中的培养模式完全不同了,课都是自己选,课是什么时候上都是自己挑。因此,这样自由度很高。所有的东西都摆在你面前,所有的社团都摆在你面前,可以参加摄影协会,可以参加马拉松协会。你刚进大学可能还保持着高中时的想法,我每天都要学习,学习就是主要的,别的东西都是应该被禁止的或者是被抑制的。但是到了大学就不一样,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定位之后,我要找到自己喜欢做什么,我读大学这四年,学业固然是最重要的,但学业不是我唯一的东西。因此,不同的人就会找到他们不同喜爱的东西,就拿我们宿舍四个人来说,有一个人是吉他协会的会长,已经组织了各种各样的晚会还有学校的音乐节。另外一个人特别喜欢创作各种剧本,在学生节上中是会有他写的剧本,并且他自己上去演。我就稍显懒惰和学术一点,我就喜欢泡图书馆,我还喜欢借借书,跑到学校的荷塘旁边去看。我喜欢到处乱走,喜欢游北京,曾经从东单走到鼓楼,从鼓楼走到西单。其实大家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业固然是很重要的一块,但是所有零散的时间大家都会用各自精彩把它填补起来。使每个人过得充实、精彩,不枉做一个清华人。
主持人:大家看到的是三个在清华生活的同学,通过他们的经历会给大家带来很多启示,包括我们谈清华新同学如何调整自己的心态。包括我们谈高中文化和大学文化当中如何从中国文化和国际文化当中去进行很好的切换。
同时我们也通过一个很简单的时间表,给大家讲述了大学生活究竟该如何去度过,包括我们不能唯知识作为自己惟一的人生追求,我们还需要有文体,还需要有很多的交际,我们应该有自己很多朋友,我们应该跟我们的师长还有校友们去进行沟通,这些都才是我们人生当中最重要的财富。
我相信清华大学之所以能够培养出这么多优秀的毕业生,也与我们非常开明的老师,应该说也是紧密相关的。因为他们会给大家提供很多可以操作的空间,而并不是一味的说打压这个项目,其实可能更多都是支持。所以,我们大家才能获得更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推荐,获得更多的鼓励。
非常感谢三位同学来到演播室和大家进行交流,同时也感谢大家在线的关注。我们在一个短片之后会继续进行我们的节目。我们的高考已经落下帷幕了,考后估分报志愿都是很多省接下来会进行的,如何对考后估分报志愿的省份进行指导,我们在志愿填报过程当中应该注意一些什么问题,如何正确估好自己的分数,怎样很好填报自己的志愿,我们稍后就这个问题进行讨论,不要走开,我们一会儿回来。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