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者探秘北京2010年高考语文评卷现场(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7日 10:24   《北京考试报》

  昨天和前天,记者走进北京高考语文、数学、英语和文综、理综评卷现场,“心系考生,恪尽职守,不辱使命”12个大字格外醒目,评卷老师神情专注,评卷气氛严肃认真。评卷点负责人表示,分分千钧重,心心系考生。评卷工作责任重如泰山,每一分都要对考生负责。

北京市高考语文评卷现场
北京市高考语文评卷现场

  评卷老师培训上岗,同一尺度评判试卷

  据介绍,今年高考试卷评阅前,各科评卷教师均已接受了培训。各科均按试题类型分组,每组只负责评阅一道题。有关负责人解释,这有利于评卷教师自始至终保持同一评判尺度。在正式评卷前,监察员与题组长、小组长及骨干教师反复研讨,在学习、掌握评分标准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评分细则。

  数学科今年首次实行网上评卷。数学科目评卷点专门设置了一块白板作为讲解站,这是题组长给小组长及评卷员讲解该组题目评分细则的地方。数学评卷点共设了7个讲解站,试评前,题组长要针对本组试题进行详细讲解。评卷教师在评卷前都已准确、熟练掌握了本人参与评阅题目的答案和评分细则。评卷教师达300余人,分为7个大组。每个大组负责一道题型,依据题的复杂程度,下设2至6个小组不等。每个小组包括10名评卷教师。

  外语科目评卷前,专家和命题人员对评卷教师进行了一整天培训,内容既包括如何正确使用操作系统,还包括如何把握评分细则。理综科目每位评卷教师在正式评卷前要试评200份试卷,每试评30份,都要由小组长抽查一遍,以检查评卷教师掌握评分标准是否准确。由于主观题较多,语文科目的试评时间长达3天,是所有科目中最长的。正式评卷前,每一名评卷教师均通过了考核卷测试。按规定,只有测试合格的教师,才有资格正式评阅试卷。

  评卷流程细致严密,环环相扣精益求精

  高考评卷流程细致严密,各科试题都实行“双评”。据介绍,每位考生的试卷都由两位教师评阅。评卷教师只能看到系统随机分发到自己电脑屏幕上的试卷。二评教师看不到前面一评的结果,也无法知道一评教师是哪位。两名评卷教师平行工作,让评分结果更客观。

  语文科目中作文所占分值较大,评阅时,如果两次评阅的分数差值在允许范围内,系统自动取平均分生成考生成绩。如果超出规定范围,系统就自动将这份试卷提交给第三人评阅。如果还不能进入差值允许范围,这份试卷将提交给小组长仲裁。小组长也不能决定的,就由电脑系统继续提交给题组长、专家组成员,由他们集体决定。

  语文科目评卷点负责人介绍,作文将分成4个等级,专家组在3天试评的基础上找出符合每一个等级的样卷,经过反复讨论统一评分标准,避免了个性化打分。除作文外,今年新增加的2道阅读延伸题虽然只有10分,但评分标准也划分为4类,确保对考生的成绩负责。作文专人专评,作文组的小组长、题组长都由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未经培训的评卷教师不能中途参与作文组、阅读延伸题组评卷。

  理综和数学科目全部题目实行双评“零误差”。两名评卷教师在每道大题的每个采分点上给出的分数达成一致后,才能得出最终分数。虽然大分相同,但小的采分点分数存在差异,也要提交小组长复核。

  评卷质量全面监控,评卷结果公平公正

  今年,全市共抽调了1400多名评卷教师参与高考评卷,主要由高校教师、中学骨干教师和有评卷经验的区县教研员组成。语文科目评卷教师人数最多,共有370多人,其中,三分之二的教师评阅作文和阅读延伸题。

  除评卷员、小组长、题组长、科组长等层级把关外,各评卷点还专门设置了质检组,对评卷全过程实时监控。据数学科目评卷点负责人介绍,每天下午评卷结束后,题组长都要召集质检员、小组长开例会,对当天的评卷质量等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制定第二天的工作要求。评卷结束后,评卷点还将根据实际工作表现进行优秀评卷员的评选。

  在文综科目评卷点,记者看到,10多个摄像头监控着评卷点的每一个角落,评卷场所的各个角度都逃不过摄像头的“眼睛”。据了解,其余各科考点也都安排了监控员24小时值班,监控设备实时录像,确保了评卷设备和场所的安全。

  另据了解,本市高考试卷评阅工作预计于6月20日结束,6月23日起考生可上网查询成绩。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点击查看新浪网考试频道与《北京考试报》共建专栏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北京 高考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