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大学工学学院院长陈十一谈创造性学习(2)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6月19日 19:55   新浪教育

  主持人娄雷:工学院下面有多少系,就是刚才说的这5个系吗?

  陈十一:但是我们把力学与空间技术分出来,变成工程科学与航空航天系,目前会有6个系。

  另外还有一点,我们个学科的建立,有利于交叉,我们这个学院中国现在很多工科院校里头,一个特殊的专业,比如说一个热门,他就叫热门学院,他机械就叫机械学院。学生一进来,就是一个骨碌钻到水塘里面去,不利于学生的成长。而我们工学院非常交叉,比如说我们从6个方向都在一个学院里头,学生进来第一学年,统一进来,第二年开始,根据他的爱好,他可以选择某一个系,但在院内可以跳,他做研究的时候可以找几个导师,他跟这个导师做不舒服可以找另外的导师做。我们学院的导师可以互串的,他喜欢做生物工程,可以到生物工程兼职,我们这样的行为很利于老师的合作,有利于老师之间的交叉,这个交叉导致学生的学习也是交叉。就把你跟传统的培养不一样,传统的就是一进来之后,一个领域念4年,念研究生也是这样,永远待在一个领域。我感觉创新、综合性、交叉性不够。我个人感觉,从培养今后的工程科学家,培养企业老总,培养领导者,我们这种模式,有一点优点,把这种学科交在一起,利用北大的综合性,这是我们的思维,希望我们建的跟传统的工学不一样一点,这样我们才能有生命里,才能有生存的地方。否则如果建的跟传统的不一样,我感觉第一不用建了,第二我们也不可能超越传统的工科大学。

  主持人娄雷:现在中国有很多学校,一直以来都不断向外界说,自己跟兄弟院校和国际上交流很丰富,有些学校忽略了内部上的交流。像您刚才介绍说的,我们老师可以在那个系教课,也可以在那个系教课。首先内部就流通了,内部就可以频繁交流。你刚才提到了,我们要与传统工学不同,可不可以理解北大的工学是新工学?

  陈十一:我完全同意,北大的工学院更加前瞻和创新一点,跟传统不一样。传统工科培养是工程师,我们培养是工程科学家。比如说你解决一个具体问题,那么我感觉传统的工程师就比较得心应手,如果你要面对一些创新的,比如说创造一个新的产品,我个人感觉,北大这种环境,这种创新环境,这种思维,创造性思维更好一点。

  我前一段问我们国家的一个搞航空航天的领导,他说北大的工学院的创造,最好培养出学生最后一个下决心,发射不发射的,是北大培养出来的。为什么呢?他具备全面的科学的知识,工程知识也具有综合的文化素养和心态,判断力。这样的人最容易从北大这样的综合性学科出来。你刚才讲的交叉性,我们这个交叉不仅我们学科交叉,我们现在跟其他学院也交叉,北大本身就是一个整体,现在很多搞教育,分的越来越细,领域是细了,最后变成一个大学院。我感觉北大的教育既要讲学生的专业,又能让他们从其他学院学习

  比如说有联合评估,既可以搞化工的东西,又可以搞我们这边工程的东西,我们跟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本来就需要跟临床结合的,跟医生结合,跟医院结合,我们就互相聘请,这个教授60%时间在这边,40%时间在那边,或者是40%在那边,60%在这边。校园内的交叉,我感觉是国外先进大学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个我们已经跟世界接轨,走在前面,我相信其他的大学也会慢慢跟上。我们最后培养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创造力,这是我们国家所希望的。

  主持人娄雷:在学科设置上,有怎样的学科植入确保我们的同学比其他学校的同学更加有创造力?会不会学美学等等之类的课程?

  陈十一:这个问题问的太好了,你不用我也想讲,你是非常好的主持人,把我想讲的都问出来。

  我们培养的学生更具有创造性,我刚才讲的4个性要体现在具体上,比如说我们的数学,我们是工学,我们的数学课程学的比全中国任何一个大学都要强,我们是学A类数学,基本跟北大的数学差不多,这些同学进来要蒙混过关是不可能,你要想成为最好的数学家到北大来。

  我提倡我们学生学文科课,学管理课,学美学,听音乐,学生来欣赏音乐。最后这个产品设计需要一个产品看上去漂亮、美观,也是最后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很重要的东西。即便说功能好那是最低要求,我们工学院一定要比其他的做得好,一定要有这种理念在这里。我们学院是学很广泛的课程。

  我们北大最出名的是光学管理学院,第一年不分班,第二年可以到其他的学院学,开始的时候,前几年无人问津,这几年我们把理念推出来,光学同学经常来听我们的课,他们说我们就选工程院,他认同我们4个性的特点,我个人感觉,这是第二个,我们的综合性利用的非常好。第三是交叉性,比如说我们的学科里头,我们搞能源,那我们希望跟化学学院去合作,我们希望跟物理学院合作,他们做了很多基础,我们交叉才能使得我们工程有进展,有创造,如果完全定在一个地方,你不可能做的比别人好。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你把人家的东西拿到我这儿来了,或者我们两个结合,所以北大我个人感觉很有潜力,在工学的创造上,因为我们有交叉性在里面。最后讲国际性,我们国际性做的非常好的。我们4个性,我个人感觉,促进了我们学生的全面的综合发展。

  主持人娄雷:有这样一个故事,在去年年底北京举行了一个国际工程年会上,一位专家在主题发言当中介绍,几年前一份国际竞争力报告,关于国内市场是否有合格工程师一栏中显示,参与排名49个主要国家当中,中国排在末尾。然后在一些论坛上有人写过这样的叙述,如果我还没有逃离工科,那么一定在逃离的路上,逃离工科已经成为了全球的难题。刚才你介绍说北大成立了工学院,哈佛成立了工学院,很多非常牛的学校陆续成立工学院,一方面大家又说逃离工科,一方面著名大学又在拼命建立工科,两者之间看起来是矛盾的,您怎么看待这个现象?

  陈十一:首先讲中国的工程教育,工程师的水平如何,这是第一个问题。第二个为什么逃离工科,是不是跟现在建立工科是矛盾的。

  第一个问题我感觉,中国工程师的水平,49个你排在第49名,你刚才讲的,我个人感觉,如果按照中国制造来讲,中国的工程师在世界上并不差,为什么经常说德国工程师很好,日本工程师很好,美国工程师也不错,为什么中国工程师很差呢?我个人感觉几个原因。

  第一我们现在的大学不够强调动手能力,我在美国当教授20多年。美国的大学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能力,他技术很强,但他强调你的动手能力。还有一个他希望学生去创造,高等的毕业设计,我们现在已经采用,非常受学生欢迎。那么,帮助学生来形成他承接项目的综合能力。比如说中石油来资助我们这个项目,我们把这些钱和项目交给学生,你在大学毕业设计中做这个项目,你知道怎么样花这个钱,怎么购置这个项目,怎么来制造,最后把产品设计出来。还有一些钱给你任务的一些专家和单位继续当评委,这样在大学过程当中,你就学到了一般院校不做的事情。那个东西就是说你帮我到车间里面做什么东西,你就学学听听就可以了。我感觉创造力的培养是现代工程师最应该具备的条件。说我们工程师比较差,我当然不服气,中国制造那么强大,应该有很好的工程师。换句话说,如果按照国际标准,这些工程师有没有动手和创造能力,也许我们的工程师跟人家还是有差别。

  第二个问题,很多人说逃离工学,北大、哈佛很多都在建立工学。逃离工学是逃离传统的,没有前途的工学,你整天待在一个地方,当然我们也需要很好很多的工程师,他们在祖国各个地方起作用,但是我个人感觉,更缺少的是那些能引领的,创造的,能设计的,能制造的,能够为国家提出新兴产品,引领制造的这些一些科学家,这些科学家是北大、哈佛、斯坦福很多国际的名校所追求的。这个现象看起来比较矛盾,但实际上反映了现代工学发展的必然,反映了现在工学发展的转型,你能不能有更加多的创造,这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创新型社会,我个人感觉是一致的。

  主持人娄雷:工程师也要有榜样,榜样的力量。

  陈十一:工程师必须会动手,必须有思维,必须会创造。你仅仅听人家说会做那不够。那是最基本的工程师,那不是好的工程师,这是我的观点,一家之见,不见得完全对。

  主持人娄雷:你刚才说工程师要有动手能力,北大的学生都是天之骄子,考进北大优势惯了,你会舍得让他们动手吗?或者说我们怎样动手吗?在大学期间你会让他们吃点苦头吗?

  陈十一:我个人感觉,动手和吃苦头是完全不能联系在一起的。北大培养的学生既要有技术性、综合性、国际性、交叉性都是最好的。还有一个就是北大的学生必须要有动手能力。一般是二年级下半学期,第一年全部不分学科,第二学年下半年,我们就鼓励学生进入大学老师的实验室。大学现在有70—80%的学生开始做科研,跟老师做科研,你做材料你要学习化学方面的知识,要制造。你学生物医学工程要到医院跟老师临床,交流。我们做力学你要在实验室里面摸爬滚打,实际上有很多的学习过程,你要掌握仪器,要知道核心问题,你要做科研,还要写论文,这是很辛苦的。

  更多信息请访问:新浪高考频道 高考论坛 高考博客圈 订阅高考免费短信服务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新浪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考生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更多关于 北大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